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谱 > 家谱收藏 > 家谱名称
流芳家谱

林姓家谱

作者:   时间:2014-12-23

林坊林氏

    林氏宗祠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择地连城县林坊乡老街、现大梨村境内,亥山巳向兼乾,堂号:“崇本堂 ”。土木结构,始建时规模较小称“林氏家庙”。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重建而成,改称“林氏宗祠”,总面积达4.4亩(合2928平方米)。其中总祠面积535平方米,公局面积176平方米,后院面积687平方米。戏台坪面积1360平方米,戏台面积170平方米。总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64根木柱立地,分上、中、下三厅,左右建走廊。上厅有神龛三阁,中龛为始祖伯八公至6世祖神主,左为长房神主,右为二房神主,左侧厅为三房神主,右侧厅为四房神主。中厅“宿人亭”建筑别具一格,6柱耸立地面,飞鳌斜阁装饰,雄伟壮观。檐下木雕云衣,雕各式精巧图案,具有客家古建筑特色。前面栏杆上端配有一对小石狮,左右两侧配有懒人椅。天井两旁栽有桂花、茶花树,艳丽清香。大门上端门楼构建更具有古建筑特色,木雕三山,拱斗重叠,巍峨屹立,两翼燕尾高翘,十阁鳌头气凌霄汉。“林氏宗祠”金字大匾挂中央。大门左右立着石雕大圆扁鼓,台阶下立着一对大石狮,瞠目相望,颇显威严。大门口有历代建树功名裔孙所立石木桅杆,可惜在1954年拆除。祠堂 内栋梁上挂有历代名人金字匾70多块,也惜在祠堂改学校时拆除。照墙外建有广场、戏台、公王亭、半月池等建筑,祠堂右侧建 有厨房、公局一座。公局有上下厅厢房,上厅高有议事厅,供乡绅耆们议论决策、处理乡规民约等事项。

东莞林氏
   
    林氏宗祠占地1230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砖瓦建筑,共有四栋,原有内外炮台两栋。第二栋“九牧流芳牌坊”是为纪念林氏祖先善乐公的九个儿子都是“九牧刺史”之职,牌坊下面有屏风门,平时不开,只作迎接京城、省城大官员之用,两列马房,供京城或各地官员的马匹休息之用。第二与第三栋之间是一方天井,两旁左右有两个锣鼓亭,凡有喜庆大事和迎接上级官员都会鸣锣击鼓;第三栋是“存著重地”牌匾, 中间大堂是族人喜庆(结婚、开灯) 、开会议事之用, 两侧设有两间书房,供林氏族人上京考试使用。据传大堂下面有七星伴月,很久以前有人挖开下面确有七个大沙缸空着。林氏宗祠因年久失修, 并遭战乱、水灾等影响,多次重修,有记载的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重修过,最 近一次重修是在1998年。

大炼林氏

林氏宗祠历史
    林氏宗祠,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燕西街道办事处大炼村。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年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林家木(又名林翊)筹资改建。宗祠占地面积1186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原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由正堂、廊庑、厢房、天井、宗祠大门、围墙等组成。解放后宗祠被作为学校的办公室、教室、厨房、教工宿舍使用。宗祠内设遭严重破坏,祠前石旌表已损毁。公元1980年学校迁出,由林氏后裔德伟等人组织了修缮,初步恢复了宗祠作为祭祖的活动场所。
    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栉风沐雨,宗祠日趋破旧。公元2008年4月由大炼村林氏后裔德厚、洪通等宗亲捐款集资10万余元(其中洪通个人捐资6万元),并指定专人负责进行修缮,于同年8月完工。修缮后宗祠焕然一新,祠貌壮观。宗祠正堂坐乾山巽向兼戌辰三分,丙戌丙辰分金,坐奎宿六度(吉),向轸宿十五度(吉),为阳金禄局,四维兼友月宫,乾金俱属阳,为阳金正禄局,名为天门地户,系四天柱,坐禄迎禄马朝元贵格地。宗祠正堂面朝巽山(下班坑山麓),书云:“巽山高尖对面照,金花斜插宴琼瑶。”背倚八仙岩,碧水青山。风光旖旎。祠前文川溪水绕村东去。祠后右侧有庚龙入首似万倾波涛滚滚而来,好一处钟灵毓秀之地。宗祠地理位置好,为眠牛形,双臂土星天财,为边单结穴,穴居寿星。天井左右两侧沟水缓缓绕围墙流去甲方,更喜面前水去,山来更吉昌。现今天井前培植一大片草地,使卧牛既有水饮,又能吃上肥草。祠前又得巳丙方来水先天水上堂,收右边离卦水,转左流归甲方,为天劫水,喜出不喜入,主丁财两旺。外水口右水倒左出乙辰方为借库消水自生向合杨公救贫进神水法,不作冲破养位论,主富贵、寿高、人丁大旺。内水放丁方吉。宗祠四周砂水是呈祥之地,主子孙繁衍,世代荣昌,又有砂体丰隆秀丽,合杨公拨砂得生,旺财砂者,以双山五行从甲字起长生顺行,长生乾亥,辛戌峰高大,大旺人丁。主子孙显贵,财源绵长,加之有丙(东权甲)、巽(下班坑)、辛(仙牛岭)、兑(仙牛岭)、丁(麻公寮),五峰为六秀砂,山峰优美,如同锦上添花,主定出文士。据统计,清朝出贡生1人、庠生1人、民国时期县长1人、解放后正处2人(含小磉1人)、正科2人、副科3人。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尊师重教,人才蔚起,出博士2人、硕士4人、高工2人、本科14人、大专21人。宗祠大门上方由省林氏委员会主任伟功书写的“林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苍劲有力,金光闪闪,给宗祠增添了光彩。步入宗祠大门,只见宗祠正堂与两侧厢房呈“凹”字形,中间露天天井(明堂)为长方形,长度13.6米,宽度13.3米,面积为180.88平方米。为木星多主贵(堂合木星,执笏朝延)。明堂显得宽敞而平坦,是祭祀、摆席聚餐的场所。祠前台阶三级为阳,单数为吉,院门围墙高度1.71米,合在本字兴旺上为吉。宗祠内的整体布局基本符合中国传统古建筑中轴对称的格式要求,即祠门内、天井、大香炉、厢房、台阶、廊庑、正堂排列在中轴线上,且左右厢房规整对称,布局合理、平衡。主正堂为悬山顶,穿斗式抬梁构架,单层两面坡顶。屋脊中部塑有"双龙对吻"和花蓝式造型,满堂屋顶全部用金黄色琉璃瓦盖,色彩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远看闪闪烁烁,近看光彩耀眼,使宗祠更显得壮丽、厚重、庄严、肃穆,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林氏宗祠建筑
    
    廊庑与正堂紧相连,为双面坡顶。由天井步上三级石条台阶或打开廊庑两侧边门即可进入正堂。正堂门宽度1.535米(在官字、进益上为吉),高度2.18米(在财字、六合上吉)。古时祠堂为祖宗灵位所处之地,事关整个族人的吉凶祸福,子孙后代的贤慧贵贱,故对建筑、修缮祠堂非常重视,特别是对门的阔度和高度则更为考究,按门光尺的尺寸,中间阔度合。“义、官”两字上,耳门阔度合在“本、财”两字上,以示子孙有发达荣耀之意。正堂内壁和大柱油漆一新,巍然耸立的正堂木柱上有中华林氏书画院院长、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林伟功书写:“九龙衍派家声远、十德传芳世泽长”;正梁柱上林国良书写”西河郡晋安派支分九牧下广大炼里、始祖坚闽宗禄蕃衍蕴公廷三林金一“等楹联。中间”四柱“出厅(据说只有帝王世家谪系祖祠才能用六柱出厅,一般只能用四柱出厅)。正堂进深一间,面阔五间,正堂明间中央为神龛,后壁上画有始祖坚公和金一公画像,仪态逼真,祖宗牌位安放在神龛中。神龛上方悬一块金字“永安堂”匾,神龛左右上角各镂刻一头牛形,凸显有力,形象栩栩如生。神龛下砌筑一张大理石面供桌,桌上摆放香炉烛台等祭品,桌下正中供奉后土塑像。大炼村林氏族谱在“文革”动乱中被毁,片纸无存,其间几经续修,均未成功,现林氏宗亲为了落实永安市编纂林氏宗谱工作实施意见,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认真抓好,做好修谱和宗祠修缮工作。现宗祠修缮后已有专人看护管理。
    饮水思源,尊宗敬祖。大炼林氏宗亲继中华历代先贤之教风,树本族好学上进之正气,弘扬客家精神,丰富客家文化内涵,他们坚持每年秋祭八月初一为祭祖“会期”,正是同祖、同根、同血脉相聚秋高气爽时,届时,林氏宗亲聚集祠内举行祭祖典礼一并给先人扫墓,进一步激发林氏后裔敬祖睦宗爱国爱乡的热情。

福荫林氏

    林氏宗祠在福建省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建于清顺治年间,面积843平方米,座北朝南。布局依次为门楼、前厅、正堂。门楼两侧有一对青石抱鼓,塑有人物浮雕。前厅门窗以镂空图案组成,两侧走廊为7檩卷棚式。正堂为17檩悬山抬梁式结构,明间金柱为菱形。
    埔坪村居民姓林,据县志载,其先祖于元至元年间由漳浦深土路下迁至此地。几百年来,子孙繁衍,俗称“埔坪林”。清乾隆十九所(1754)埔坪村民林石过台湾,在台中雾峰发展,创业有方,子孙繁衍旺盛,成为此间望族之一。特别是后世出了“三代公卿”,声名远播海峡两岸。
    所谓“三代公卿”即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祖孙三人,他们在近代闽台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林文察官至福建陆路提督,逝世后赠太子少保衔。林朝栋因抗击侵台法军,开拓台湾有功,钦加二品顶戴,赐黄马褂,统领全台营务。林祖密是个革命家,1915年,他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先后担任陆军闽南军司令、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福建省水利局长等职,1925年被北洋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48岁。
    林氏三代公卿,发迹后仍不忘乡亲,心系桑梓,多有贡献。埔坪村林氏宗祠现保存一方“田产碑记”。记载林朝栋“出资购公田为林氏家族祭祀之用。

化州林氏

    林氏宗祠位于粤西化州那务镇章道璠璧坡,为南地坡林之祖祠,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农历七月,毁于1957年,至今尚未修复,龙自大岭,起祖蜈蚣塘六存,秀丽极高装出脉三台并列帐轩连直石儿岗水木行龙最绵远度协而至樟道村,坐子向午,楹联:跄济萃一堂报本追远昭厚德、典型垂万襈去奢崇俭守家风;东国仰儒宗东粤衣冠绵燕翼、西河传教泽西园翰墨庆蝉联;始祖一念恤邻妫纳观型聿成九龙鼎族、群孙百行惟孝构堂世守当绍十德高门;祠对苑山玉树森森胥报本、门环壁水银涛汨汨总朝宗。
祠堂记
    武周达孝,明天察地,而中庸顾以立庙,定制称之,盖亲亲,故尊祖。尊祖敬宗,敬宗故收族,圣人教人之道,莫大于是吾族。始祖由欎林徙高州,卜居蓝地坡,启基数世,时人尚未繁,余赀有限,家庙未暇计。至五世仁山,情殷报本,胸怀广阔,志谋深远,邀创祖会,积置尝田。同声相应者,十有六人,各捐粟五斗,随积随置,创租三十余石,议将二世祖尝五十石,合为经营,数年间,积钱将盈千缗。又善相阴阳,见璠璧坡胜地,买为祠基,与叔喜序,堂弟丹亭、崇峻、邦任四人,共专盛事,百计图,维庙制始定经始之日,虽被强邻势辖,亦无如之何。有操有守,可谓尽善矣。祠成后,谱牒经拔南兄草创章程,犹未全备。今将各款规制,注为定式规模,略为粗具,可共叙夫天伦,至于扩而充之,积尝田,使瓜绵菽衍,人才蔚起,为庙貌光,则重有望于后人焉。

上一篇:徐姓家谱
下一篇:钱姓家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