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谱 > 家谱收藏 > 家谱名称
流芳家谱

胡姓家谱

作者:家谱宣传员   时间:2015-10-14

    胡氏宗祠又称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

胡氏宗祠有龙潭镇陵和合溪胡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安成“现安福"前村,斗昌田东胡氏宗祠等。

安徽西递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

敬爱堂,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溪水绕此堂流过。敬爱堂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是在胡氏祠堂中看到的一副对联,一直以来,胡氏家族一直把“孝”列为人伦之首。在敬爱堂的后厅悬挂着有一个斗大的“孝”字,这个“孝”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就是返祖,退化为猴子。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悬挂着敬爱堂里,又极为贴切,符合环境。

胡氏宗族除了教育训诫子孙外,最重要当然还是祭祀祖先。2013,有着90高龄的胡宗奶老人,谈到当年胡氏宗祠祭祀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胡氏宗祠的祭祀活动非常庄严隆重,正月初五,胡氏支丁(包括迁往外地外村的胡氏十六岁男孩)全部集中到“本始堂”,由族长带领祭祖。

正月初五,祭祀义祖胡三(名清)公;正月初七,在“本始堂”祭祀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正月初九,祭祀明经胡氏西递壬派始祖士良公;正月十三,明经胡氏各房头选派支丁代表,由房长率领集中“七哲祠”,祭祀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

至于各个房头祖宗的祭祀活动,由个房头另行安排,亦可邀请族长及各房长参加。民俗风情,与世推移。自1901年开始,西递的祭祖活动一年三次,即清明节上坟扫墓,农历七月半和腊月二十四“小年”拜祖宗(父母和祖父为祭祀对象,曾祖父以上老祖宗一般不再祭祀)。

如果宗族中如有迎神、祭祖等重要大事,各房长都必须率领本房十六足岁支丁集中祠堂议事,并由辈分高、资格老且有文化才能、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族会和表态定夺。如有不孝儿孙为非作歹,做了违反族规的坏事,轻者当众批评,责令检查,重者开除祠堂,不得姓胡,并当场从享堂里取走其祖父、父亲的神位焚火烧毁,随之,族长当众宣布,今后他家嫁女儿不得在祠堂内上轿,讨媳妇也不准在祠堂里下轿。

在胡氏的族规中要求:胡氏子弟不分贫富都必须读书,如有困难,本房头应在族田收入中予以资助。不论入仕为官还是从商经营,都要把文化列为首位,把“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作为做人的终生标准。

原先西递的30多座宗祠,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保存完好只有4座了。对于宗祠的巨大变迁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20135月,西递古村里最大的祠堂———胡氏宗祠因年代久远,部分构件需要更换,目前正在封闭修缮。此次修缮,将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会改变祠堂原来的风貌与建筑特色。

安徽宏潭

祠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三进式。前进为小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香坛,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祠堂大门建有五凤楼,门亭石柱,门前是院落,主要有特色的胡氏祠堂有:

六甲祠

胡氏宗祠 。三进式,建筑面积大,内部雕刻甚多,门前有一对大石狮,据传这祠族后人胡督军(名字不详),曾任云南督军。解放后至七十年代,宏潭大队址设在此祠堂内,八十年代初拆除。砖瓦用于建宏潭电影院(宏潭村村活动室后),遗址在胡小生住房处。

远益堂

胡氏支祠,此祠面积不大,内有砖雕,第二道门上墨书“中宪大夫”四个大字。六十年代中期宏潭卫生院设在这里,一九七一年宏潭卫生院迁往新建医院后,宏潭大队合医疗室设在此祠内,八十年代初建乡政府宿舍时拆除。遗址现方金保在此建房。

淳公祠

胡氏宗祠 。三进式,大门前建有五凤楼,门口有一对大石鼓,祠内雕刻较多,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心生产队仓库设在此,九十年代中期拆除。现胡淦等户在此建成房。

新礼门祠堂

胡氏四房支祠,1955年拆除,江水云在此遗址上建房。

正秀堂

俗称九甲祠,胡氏支祠,二进式,用于红|、白喜事,宏潭供销社茶站在此经营多年,八十年代拆除,遗址被潘小成建房。

三甲祠

胡氏支祠,在宏潭供销社内,五十年代由供销社拆除前厅建门市部,八十年代拆除后厅。

伍仁堂

胡氏支祠,解放初期拆除。遗址在胡德茂房子西边。

可仁堂

胡氏支祠。二进式,前进靠凤坑小溪,解放前已拆除,后进现存,村民胡继九居住。[2] 

安徽碧阳

700年多来,在安徽省黟县横沟弦,程胡两姓家族世代依偎在淮渠两侧,生息繁衍,使得横沟弦民居生活区日益扩大。桂墩里程氏的房屋建造,西面已经与泮邻街接壤,南面已面临莲花芯大路。杏墩里胡氏的房屋建造,往东已经面临郭门街,并在郭门街并排修建了两座胡氏祠堂(即后为县竹器社、县制鞋厂,现已开发为住宅楼)。

胡氏祠堂其中一座名“旌义堂”(后为县竹器社),建于明代正统年间。明代杏墩里胡彦本、胡志广父子输粟继赈,立义仓。正统六年(1441)旌为义民,因建其堂,立“旌义堂”匾。时任知县的胡拱宸撰《旌义堂记》:“正统辛酉之年……岁旱饥。民胡彦本慨然出粟一千二百石,赈乡人千四百三十户有奇。予以奏闻,上遣使齑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命下之日,别作堂,置玺书其上,问名于予。予惟玺书之言‘旌义’,即奉之以名斯堂,尊诏命也。”

安徽绩溪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皖南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东,现已经恢复名称为龙川.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的族祠。

此外,绩溪还是近代学者胡适、前国家主席胡锦涛、

清朝红顶商人胡光墉(字雪岩)的家乡.龙川 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据《龙川胡氏宗谱》载:“东晋散骑常侍胡焱提兵镇守歙州时游观华阳镇龙川(即绩溪县华阳镇,当时隶属歙州),见这里‘东耸龙峰,西侍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即刻上书皇帝请求赐居,恩准,遂于咸康三年(337)举家迁此定居。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里人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原悬挂在宗祠正厅上首的匾额书有“宗祠”两个大字,上款为(明)“嘉靖丁未年(1547)”,下款是“光泽王书”。光泽王乃嘉靖帝之叔父,可见该祠距今已有400多年。此后,宗祠进行过几次修缮,其中较大的一次修缮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此,主体结构、内部装修仍保持了明代的艺术风格。

龙川胡氏宗祠以其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1988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如著名建筑师郑孝燮先生在考察龙川胡氏宗祠之后所说的那样:“相见恨晚,这里有看头,不愧为国宝。”

 反映胡氏宗祠的美术作品众多,尤以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拇指先生中华名人故居系列:绩溪胡氏宗祠》最为有名。拇指先生中华名人故居系列:绩溪胡氏宗祠 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悬挂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江南第一祠”

美誉的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左厢里。有人曾撰文这样绍介“绩溪县”:中国所有经商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胡雪岩;中国所有读书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胡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的是,胡雪岩、胡适,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神奇的安徽省绩溪县。而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则堪称神奇绩溪县的又一奇观。

 古老祠堂,偌大铁钟,因之而独具黄钟大吕之势,犹闻苍然嗡嗡之声。粗粗一看,大铁钟的外形似乎与其它地方的大铁钟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再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口并不多见的、有意出错的“错”字大铁钟。

大铁钟的铸造时间,已经铸在这口大铁钟的钟身上面,为“大明嘉靖甲子年仲秋月”,即1564年秋。大铁钟的高度为85厘米,直径为75厘米,重为250公斤。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寻味的,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

其耐人寻味之处在于:钟身上的“国泰民安”四字中的“国”字下面少了一点,而“民”字一捺

上面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大错字。

关于这口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还有这么两件事儿值得一提:其一是,铁钟一般悬挂在寺、庙、亭中,为什么挂进了祠堂?这可能是因为这座祠堂所在的龙川村,是一个出了明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的名村异地,因而能够别出心裁特立独行地于祠堂里悬挂此“镇村之宝”。当然还可从“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经文中寻求到答案。其二是,大铁钟铸造于明代,钟上的铭文里为什么出现了“国”等简化字?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因为在陕西澄城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国家二级文物)上就已有205个简化汉字并因而将中国简化汉字的历史上推800多年的史实足可释。在胡氏宗祠的东墙有一扇小门,进入小门便是丁家祠堂,丁家祠堂仅二进三开间,从规模到建筑特色与胡氏宗祠相差甚远。可是以胡姓聚族而居的龙川村怎么会有丁家祠堂?丁家祠堂又怎么会和胡氏宗祠在一起?一则关于风水的故事将为你解开其中谜团。

龙川村虽为风水宝地,胡氏家族也是人丁兴旺,但胡家历代以经商为主不甚发达。为使后代繁荣昌盛特地请先生观看风水,先生认为:村貌为船形,胡姓一家在船上象浮萍一样飘来飘去不稳定,需要姓丁的人家相助,因为丁家可以象船锚一样将船稳住,唯有照此办理胡氏家族才能飞黄腾达。经先生指点后胡家从外地请来一户丁姓人家落户于村中。

但胡家又怕丁家抢了好风水将来超越胡家,于是在丁家第一代祖坟上动了手脚,让丁家每代只生一个儿子成为单丁,至今丁家在龙川已延续到24代,代代单传。

胡家则从此日益发达起来,修建祠堂时胡家为表示对丁家的感恩和尊重,修建了这座丁家祠堂,丁家祠堂的门坎虽然比胡家高,但它的屋檐只有胡家祠堂的一半,这叫明升暗降;天井也比胡家小好多,天井称为名堂,因此胡家是大名堂,丁家则是小名堂;而且横匾上的帮字一撇没有出头,喻示丁家帮人不要帮出头。

浙江宁海

大蔡胡氏宗祠位于宁海县深甽镇大蔡村村南,象源溪南岸,于20065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大蔡胡氏宗祠堂号“追远堂”。据当地《胡氏宗谱》记载,大蔡胡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坐南朝北,沿建筑中轴线从北至南依次为门楼、戏台、正殿,东、西厢房分列两边。正殿为单檐平房,硬山顶,面阔五开间,正中挂“登科”牌匾,系嘉庆戊午科胡大成立。东、西厢房均为单檐楼房,硬山顶,面阔三开间,余塞板上刻有博古、蝙蝠图。戏台与勾连廊梁枋交接,枋头交接处用丁头拱和雀替承托。门楼为单檐楼房,硬山顶,面阔五开间,中为正门,腰檐下月梁以及明间檐柱上的牛腿雕刻为狮子造型,雀替刻作龙形。次间两缝檐柱牛腿也雕刻成垂狮造型,座斗用假昂,出五踩,承托挑檐枋,柱础为花篮式,下用覆盆顶柱石。戏台藻井呈八卦盘香式,层层叠涩盘筑,歇山顶,勾连廊上设小藻井一个。戏台面阔4.8米,进深5.8米,高1.6米,四柱落地,台前柱上有抱联一对:“明眼者直视观我,慧心人可当读书”。

大蔡胡氏宗祠木雕饰件和堆塑较为丰富,工艺精美,二连贯的藻井,在县内所见不多。与其它古戏台藻井相比,该藻井在工艺上显得较为粗砺方折,但粗陋中见精巧,保持了清前期的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浙江缙云

胡氏宗祠,位于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上宕村,始建于清乾隆丁已(1737年)年,历经多年修建, 共有一十三间,工程浩大,祠内木雕精细,结构复杂,气势宏伟,显示胡氏当年的繁荣。胡 于嘉庆丁已(1797年)大吕月作的胡氏宗祠记中有详细记述。胡氏宗祠的正厅上,还有皇帝圣旨敕封的“护国功臣”一匾。据考证《上堂胡氏家谱》,“护国功臣”是宋朝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二月十五日下敕命胡渊的。“通议郎胡渊,字源水,行显四,生祥符壬子(公元1012年)十二月初十日,卒元 戊辰(公元1088年)十月十一日。累官朝散大夫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奉。敕镇守河南道加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掌军民事赋,民养军而民不怨,整军卫民而兵不怼,其治得体,帝甚嘉之。”另外有“道学正宗”是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为追念宋朝进士胡份对本县教育事业的贡献,奉祀入乡贤祠,位列首席。 还有“闻乎忾”等匾。

江西玉山

胡氏宗祠位于上饶市玉山县仙岩镇官溪,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后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有大门、正厅、戏台、厢房等建筑,19871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胡氏宗祠内,记者看到许多硕大的柱子被虫子吞噬,很多地板也已腐烂不堪。柱子和墙上许多精美的雕刻有的被偷,有的被毁。据当地村民反应:“现在宗祠许多地方已倒塌,如再不维修,过不了多久,这个宗祠将不复存在。”

四川南部即“胡氏宗祠”堂,为本沟最大祠堂,沟民习称他“王家嘴祠堂”。位于8社地,建国前,系胡氏家族执行族权和祭祀祖先的地方。 原祠堂是“Γ”字型(人称“一杆枪”)房屋,民国十一年(1922),鉴于原祠堂已破旧与不适应,便于原地改建为“四合院”瓦房。改建由当时胡氏家族清明会主持,总会首胡有厚任改建主持人,各散()会首胡宝元、胡宝吉、胡宝鼎、胡宝碧、胡有义为成员。其祠堂建筑占地约400平方米,正堂中置放胡氏祖宗牌位。首层为一世祖胡应德、胡何氏牌位;下层挂二世祖胡美珍、胡胡氏牌位:再下层着五房系祖宗牌位五块,分别写着;“胡君锡、X氏,臣锡、X氏;胡文锡、X氏;胡廷锡、X氏;胡贵锡、陆氏、邓氏。堂内存放有胡氏家族族薄等资料。张贴着族规、族戒与民(族))约,堂内雕梁画柱,各具风格,现仍隐隐可见,祠堂大门为双扇大门,门上挂置着:“胡氏宗祠”木匾。

上一篇:马姓家谱
下一篇:何姓家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