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谱 > 家谱收藏 > 家谱名称
流芳家谱

陶姓家谱

作者:家谱宣传员   时间:2015-10-27

  陶氏宗祠座落在安徽省无为县襄安镇陶祠村陶家垴,距无为县襄安镇轿子湾向东约500米远,是我无为县陶氏子孙瞻仰和祭拜先祖的共同场所。

陶氏宗祠初建于明朝,然其旧迹已毁,惜哉!而新宗祠重建于公元二〇〇七年二月初二日,八月十二日落成,总建筑面积约五百平米。

进入院落,一座徽派建筑便映入眼帘,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祠宇正屋是前后两进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屋顶盖着墨色琉璃瓦,墙体一色贴着青灰色的墙面瓷砖,既显得古朴典雅,又散发着新时代的气息。院落内培植草坪,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地面铺着方格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约束草的长势。一丛丛、一簇簇的花儿被巧妙地点缀在草坪之间,香气袭人,更增加了环境的优雅之美。一条水泥路贯穿草坪,从大铁门直伸到祠宇门庭前。门庭前,视野开阔,人工开凿了一条水渠,五株垂柳分植于水渠的北岸,寓意着“五柳世家”的传人。一座石拱小桥横卧其上,可以方便行人步行,到达南岸。些许香樟树分植于水渠南岸。水渠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龙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渠中一簇簇的睡莲漂生其中,绽放着一朵朵小花,偶尔还看到几尾金鱼儿嬉戏其间,更增添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来到祠宇门庭前,那仿古门楼便足以震撼你的眼眸,雕梁画栋,巧夺天工。两个龙柱屹立于门庭,增添了祠宇的几分雄伟。两条金龙盘绕其上,身畔祥云缭绕,祥瑞之气个中生。那原木清漆大门上镶嵌着朱元璋所赐的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门头上方挂着题额为“陶氏宗祠”的巨大匾额,熠熠生辉。一对石狮安详而威严地镇守在门楼前。

迈入前进正厅,一色木质结构,十八根木柱足有一米围圆,顶天立地。地面铺着青石方砖。两间小阁楼,别致玲珑。正厅堂上是一厢照壁,中间有一中门。平时中门紧闭,只有每逢清明重大祭祀之日或迎接贵宾之时才可以打开。正厅上方墙上镶嵌着由大理石材制作的功德碑,步入功德碑前可以了解到那些续谱建祠的功臣们。他们的热心,让人们钦佩;他们的功德,受到万世景仰。

绕过中门,出了前进正厅的后门,就来到了四合天井院。两进长廊相接,中间庭院宽敞。一座三米二八高的香炉放置在院落的中央,“陶氏宗祠”四个红色大字镌刻其上。天井院落内地面上铺着青石砖,石质材料砌成栏杆,一幅幅石图画被精心地安排于其间。当你的手扶在栏杆之上时,不仅能欣赏到石图中的美丽画面,还能让人感受到捐赠者内心的暖流。东西有两个厢房,东边是接待室,西边是资料贮藏室。

穿过厢房的走廊,就来到后进正殿——祭祀殿。迈入正殿,上方挂着十位有代表性的先祖像,分别是舍公、侃公、元亮公、景公、安公、季善公、景安公、金堂公、银堂公、明雅公。瞻仰先祖的遗容时,不禁让人默默沉思,无限缅怀。先祖像的下方是牌位塔,陶氏列代先祖的牌位有序地敬列其上,庄严肃穆。牌位塔前摆放着一张祭祀用的供奉桌,桌上供着一只香炉,摆放着一对红蜡烛。当陶氏子孙走到供奉桌前,便令人肃然起敬,不得不发自内心地点燃红蜡烛,敬上一炷香,叩拜在蒲团上去祭拜先祖。祭拜完毕后,出得正殿,便可从东厢房的侧门出去。

古云:江有源,树有根,族有祖,宗有祠。新宗祠为我陶氏子孙缅怀和祭祀先祖之所,它不但弘扬了宗族的文化而且增强了阖族的凝聚力,为我陶氏之大举之大幸也;它更象征着五柳世家的兴旺发达和灿烂辉煌!

另一陶氏宗祠是一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民国八年《县志》载:陶氏宗祠座落易太圩,距城四十里。又曰:陶氏宗祠,旧址在易太圩,清雍正(17231735)年间复迁保丰圩(注:新址在易太圩龙埂行政村与保丰圩李桥行政村交界处的沙陶村)。祠堂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沉淀着深厚的人文根基,还能从这里寻找到人类前进的足迹。

上一篇:史姓家谱
下一篇:黎姓家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