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英杰 > 易学篇
华夏英杰

医易会通,多学科联合创新治未病——靳九成

作者:华夏英杰编委会   时间:2016-12-09

靳九成 湖南大学物理学教授,国家机械电子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易中心学术委主任;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客座教授,中国专业人才库易学专业考评专家,国学文化专业考评专家委副主任,中直全国国学专业人才考评专家等。肖长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硕导,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等。
毛新志: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等,主要研究生命伦理学、中医文化学。湖南省第四届青年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人才培养人选,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医易会通,多学科联合创新治未病

靳九成1,2,肖长江3,4,毛新志2,4,陈小平2,4,刘明俊5,郑陶6,乔寅飞3,4,谭智秀2,4
(1-湖南大学,2-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湖南中医药大学,5-湖南省人民医院,6-澳门中医研究会)
摘 要:自古医易同源、会通,医易学是中医治未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中国人才库易学、国学文化专业考评专家委等相继运行,已为医易学引入中医学治未病扫清了道路。四柱预测未病人为干扰最少,且是长周期预测,可覆盖人的一生,其基础理论近20年又有较大创新发展,是开展医易会通治未病的最佳突破口。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医易会通,医易学,四柱预测学
前 言
自古医易同原、会通。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认为:《易》是专论天道阴阳气机变化之书,因此,“周易、六壬,并须精熟,乃得为太医”(《千金要方·大医习业》)。明代大医家张景岳将此概括为:“阴阳虽备于《内经》,变化莫大呼《周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医学研究若能以易为指南,则如“运一寻之木,转万斛之舟;拨一寸之机,发千钧之弩”。(《类经附翼·医易义》)
当代著名学者也公认医易同原、会通,如北京大学朱伯崑,武汉大学萧汉明,南开大学吴克峰,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等。
1医易学是中医治未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0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紧接着遴选确定了两批公布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省(市、区)和直属直管医院,开启了中医药治未病的新时代,意义重大。
中医的未病学和西医的亚健康学都属于预测医学范畴。
预测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融汇的医学分支机构,它与现有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但又有区别,是人类医学的第四大支柱。它利用一定的原理,辨识人体潜在病理信息、疾病先兆、先病状态,对疾病进行预测、预报,尽早采取防范诊治对策,以保障人体系统的完整稳定和健康。预测时限愈早、愈长愈好,最好人出生后就能预测,能达数十年覆盖人的一生。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是群体。预测医学研究具有层次性,以人体作宏观层次,往下可分微观(细胞、分子水平)、渺观(量子水平)层次;往上可分为宇观(宇宙水平)、涨观(超宇宙水平)等层次,目前研究多属宏观层次。它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医望诊(如耳诊、眼诊、舌诊、掌纹诊等)、西医遗传基因预测、皮纹预测等,中西医结合预测,医易学预测,气功和特异功能预测等,共同构建了预测医学的构架。
预测医学把未病态分为健康态—隐病态—潜病态—欲病态—已病传变态等层次。西医的“亚健康”大体对应于隐病态—潜病态—欲病态,其诊断寄希望于染色体基因工程,但它还方兴未艾,且局限于医学研究中心和少数大医院,远水解不了近渴。中医的望、问、闻、切四诊大多只能对欲病态、已病传变态作出某种诊断,隐病态—潜病态无症可辨,实难作出诊断。这是中西医目前共同面临的无奈和空挡。所以大医家孙思邈、张景岳早就求助于医易学预测,说出“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及“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等警句,把医易预测提高到与中医四诊辩证论治互为不可或缺的地位。可惜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1949年以后在中医学和易学间人为砌了一堵墙,阻断医易学教育,使得目前中医界学者大多数不懂易,形成了长达六、七代的断层,这是时代的失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医学界应尽快纠正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开启医易会通,发展医易学预测,补上“治未病”短板,造福人民。
2 四柱预测未病是开展医易会通、发展医易学的最佳突破口
医易学是个大观园,诸如六壬、奇门遁甲、四柱、紫微斗数等预测未病术数很多,其中以四柱人为干扰随意性最小。人的出生时间是客观的,依七曜生命历法定其年、月、日、时四柱的天干、地支,十分确定,且其是长周期预测,可覆盖人一生的不同运程阶段。依照1982年WHO对健康的定义,包含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四大要素。四柱预测内容涉及人生命、运的寿夭、贫富贵贱、婚姻、六亲、性格、吉凶、岁运等,完全涵盖了这四方面。另近二十年其基础理论已取得较大创新发展,四柱预测未病是开展医易会通的最佳突破口。
中医体质学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体质类型紧密有关,故分清人的体质,以体质为依据进行防治调护是“治未病”的重要原则之一。近年中医学界颁布了由王琦教授提出的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9种体质类型,这是一大难得可贵成果。然而先哲们创造的四柱预测学,分人体先天体质有518400种,常称为东方的DNA,比现提出的9种分辨率提高了5万多倍,岂能弃置不用!四柱预测未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文化瑰宝之一,学界精英不可轻瞧,倒应积极吸纳传承,创新发展。
3 四柱预测学的两个千古悬案
    上世纪相当一段时期,某主流媒体一直把四柱预测学误当作“迷信”来批判,固有其片面性,但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四柱预测学自唐代李虚中等唯象创立以来,一直留下两个根本性的心照不宣逻辑断裂千古悬案:⑴为什么能把他母亲生他时间的四柱干支阴阳五行模型作为他的先天阴阳五行模型,简称“出生时间与先天”悬案。⑵列出出生时间的四柱干支为什么不能依自西汉(前104年)至2012年官方一直认可的干支农历(即老万年历),而要依唐代以来口授秘传的医易历即七曜生命历,简称“医易历与干支农历正错反位”悬案。要想开展四柱预测未病创新发展,就需先破解这两个千古悬案。
4“廿年磨一剑”,破解“医易历与干支农历正错反位”千古悬案
历法是天人合一的中枢,历法错,全盘皆输。《黄帝内经》云:“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反映出先秦先哲们已意识到除日、月影响人体外,还要考虑水、金、火、木、土五曜等对人体的影响。能反映七曜对人类影响的历法称为七曜生命历法,简称生命历法。
农(夏)历是阴阳合历,其年、月属太阴历,日、时属太阳历。常说的老“万年历”是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启的,用干支来纪农历的年、月、日、时,实为干支农历。至唐代,大医家王冰、大易家李虚中等已发现干支农历干支纪太阴年、纪朔望月有误,应改为干支纪太阳年、节月,创新出“医易历”。但由于世人长期说不清天干、地支、60甲子纪元等玄机,没人敢挑战汉武帝开启的干支农历有错,致使千百年来正确的医易历只能口授秘传,形成“医易历与干支农历正错反位”千古悬案。
笔者等依现代天文物理学、宇宙生物学、航天医学等,“廿年磨一剑”,先后提出了天人合一机制和模型,发现了天人合一五个规律,揭示了天干、地支、干支阴阳、六十甲子、医易历干支纪元的天文学背景及其显现规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而破解了”医易历与干支农历正错反位”千古悬案,2013年出版专著《生命(医易)百年历》(图1)。继而又破解了天干正五行,天干天五行(五运),地支天五行(六气),地支正五行,纳音五行等背后玄机,与人体阴阳五行模型相结合,解读了生命(医易)历能反映日、月、水、金、火、木、土七曜对人体影响的科学依据;其与天象的符合精度,至少与公历持平,其信息内涵远超越公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历法,开启了七曜生命历法新时代。
5 天人合一第六规律发现,破解了“出生时间与先天”悬案
世界地震预测可信度目前尚≤30%,并没人说它是迷信。笔者1993年曽立项研判四柱预测学是否为迷信,在近500例预测未病样本中发现它具有约70%的可信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初步肯定了四柱预测学很可能是一个有用的预测模型。笔者2000年6月依现代最新分娩医学成果、生物进化论、天人合一论等,在《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发文《出生时间的意义》,首次指出:自然顺产新生儿择时出生,力求其先天阴阳五行模型与出生天时的阴阳五行一致,以求最大成活率,此规律称为天人合一第六规律(图2)。此规律建立起一个遗传基因逻辑桥梁:自然顺产新生儿的出生天时的四柱阴阳五行模型就可作为其先天阴阳五行模型,这就破解了“出生时间与先天”千古悬案,依此可建立起个性人未病学,并已为中医学界和人民出版社所认同。2001年起某主流媒体贯彻科学发展观,中止了对四柱预测学科的批判(继续批个别人骗钱无疑是对的)。
上述两个千古悬案的破解,为开展四柱预测未病创新攻关奠定了理论基础。
习总2012年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为实现中国梦发挥正能量。依此为契机,2013年6月9日,中国专业人才库设立易学专业管理中心和考评专家委员会,依规可对易学专业各类人才评定初、中、高级资质;2015年元月21日,中国专业人才库又设立国学文化专业管理中心和考评专家委,2016年11月27日,中直又设立中国国学专业人才管委会及考评专家委,依规可对国学文化专业各类人才评定初、中、高级资质。至此,国家层面已为医易会通、医易学引入中医学预测治未病扫清了政治障碍和思想障碍。
6 开展四柱预测治未病创新攻关的若干设想
⑴四柱预测未病学的传承研究
    目前中医学界体制内学者大多数不懂易,这个基本事实决定了必须汇集体制内外四柱预测治未病学高手的智慧,建立多学科研究团队,在原有基础上来一个传承研究,打造出四柱预测治未病的精品模型。
⑵编制四柱预测未病学精品模型软件数据库(518400种)
    中华518400种先天体质一个60甲子年只能出现约一半,两个60甲子年只能出现约3/4,三个60甲子年只能基本出现,只有四个60甲子即240年才能全部出现,具有240年的轮回周期性。因而本创新攻关应以当代60甲子年的259200种先天体质作为研究重点。
⑶使用四柱预测未病数据库软件,为中医学界培训建立更多的医易学研究团队。
⑷率先在湖南公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牵头,临床上开展对当代259200种先天体质与8种常见病(心、肺、肝、脾、肾脏病,妇科病、儿科病、神经病)的重点预测关联研究、数据采集、校核和评估,应验率力争≥70%,取得成果后推向全国。
⑸逐步向六壬、奇门遁甲等医易学领域扩展,建立个性人未病学。
7 结论
开展医易会通治未病的时代已经到来。多学科联合创新攻关的最佳突破口,宜选四柱预测未病学,逐步向六壬、奇门遁甲等医易学领域扩展,建立个性人未病学,造福人类。
(引用相关文献略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