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英杰 > 易学篇
华夏英杰

易道智慧--走进高级国学易测相法师张寅

作者:华夏英杰编委会   时间:2016-11-04

  


张寅  男 1974出生,籍贯北京市,本科学历,个人履历:
1997.08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系﹒涉外建筑工程专业。
1997.08~  从业建筑装饰行业20年,中级职称。
2003.11   在中国策划研究院获得“房地产策划师”和“商务策划师”证书。
2012.02   通过国家人才网考试,获得“高级经营师”注册证书。
2012.08~  开始学习易学,主要老师有:刘文元、徐丙昕、廖墨香、邓海一、张一勺等。同年创立“北京天道求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易学文化的传播咨询工作。
2016.01  通过中国专人才库管理中心考试,获得国学文化类“高级国学易测相法师”和“高级国学环境规划堪舆师” 注册证书。
2016.11  创立“华商易道(北京)国学文化中心”,从事以易学为主的国学文化培训、传播、咨询工作,致力于服务社会。

乾坤智慧觅真龙

 

预探乾坤,先究八卦,欲究八卦,先识阴阳。此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溯源之理。

八卦所创者伏羲氏具体生卒年份不详),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大约距今七、八千年以前。风姓,燧人氏之子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以三皇之首,位列神农氏、黄帝之前;又称青帝,五天帝之一

《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氏创作了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孔子《易传·说卦传》有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以符号定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类万物”来解读环境信息;来实现人与神明的沟通,其中的神明就是天地-宇宙-大自然之炁

八卦的产生,对远古人类克服生存的盲目性,有着极其重要和积极的意义。表明远古时期的人类,已经开始探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大自然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继而得以教化后人“敬畏自然”。

而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做法,已经是中国古人最高追求天人合一观念的最初反映。因此说,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然萌生。《易经》作为群经之母,已然开始孕育伟大的中华文明。

八卦是由阴阳二爻,从天地人三才结构组成的,是八卦符号的基础元素,这说明阴阳爻略先于八卦而生,如同笔画与字的关系。

·陆游《读易》云: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道出了伏羲氏一画开天,创造出阴阳爻,开始分类万物的。然而伏羲氏又是根据什么创造出阴阳爻的呢?还是他的象物”之,观日月之象、查男女之根,画出阴阳两爻,开启了人类的文明之门。日像恒圆、男根一柱,是为阳;月像称双、女根对瓣,是为阴。

《易经》发展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便是第一圣!传说伏羲上身人形,下身蛇形,头生一对龙角,似人龙共体,即为中华民族公认之先祖。后人以“龙”为民族图腾,并自称为“龙的传人”,概因源出于此。

第二位圣人周文王姬昌,在被困羑里城的漫长岁月里,效羲皇观天象、察人事,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64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观点,并浓缩注入了高度智慧,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经之首,奉为群经之母而其中《乾》、《坤》二卦又为其余62卦之父母卦。各有一句卦辞、六句爻辞,附以用九、用六,所含哲理和智慧极度深邃。乾坤二卦为何如此重要?《乾》、《坤》二卦,共有6处提及“龙”。那么龙到底是什么?象征着什么?后人均报以浓厚的兴趣反复思寻,以求找到文王的演卦著《易》的初衷。

乾卦第一

 乾为天,乾上乾下。卦辞:乾,元亨利贞

乾卦作为《易经》六十四卦之首,其卦辞“元亨利贞”,便是参照四季天象的宇宙运行规律;结合万物的生长规律;并兼容了君子法天地之德,且高度精炼地概括成“元亨利贞”四字卦辞,并在四字中隐藏了乾之首德“健”,即:永不停息的运动属性。阐明了这个宇宙是个恒动的世界,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的本源宇宙元炁的运动,体现为我们可认知的天体运动。是天的属性,永远都是健行不息的,以乾卦作为代表。文王将其高度智慧浓缩为“元亨利贞”四字在卦辞中,指导后世君子效法修身。

后人“元亨利贞”四字的解释颇多,在此仅择取符合天道易理之解供易友参考:

1:从天象的角度解

-春、-夏、-秋、-冬。天之阳气呈:春生,夏盛,秋收,冬藏之象,四季轮回,健行不息。

天文背景:约六千五百多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使地球自转轴倾角(66º34´)和黄赤交角(23º26´)形成以来,地球便有了四季。四季的运行交替从未因为某种原因,或因人的意愿和情感而停息。岁月无情,斗转星移,日月更替,使得多少古人为之感叹;感叹于自己无力挽留住人生美好时光即将消逝的无奈之中!皆因“变不守常”。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杨文奎《儿女团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南京七律》

“子在江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

在《易经》中”的概念,在泛指时间时,其情乃健。“时间机器”地运转永远不会停息,更不会倒转。时光的运行轨迹是一条无休止的单行线,去而无返!先人中的圣贤,用自己人生感悟出的“道德”启蒙我们后人。人生一世,一定要珍惜时光!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系辞传·上》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蹉跎岁月了无痕,奋斗光辉映昆仑”。

以上是从天道的四时角度来解读“元亨利贞”。

 

2:从地生植物的角度解

,植物在初春时节,或种子生根发芽;或返青、开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生长;

,植物在盛夏时节,生长到枝繁叶茂的阶段,并开始结出果实;

,植物在金秋时节,果实成熟,完成了自身繁殖的使命之功;

,植物在寒冬时节,落叶果以收藏生气,以待来年重生。

宇宙伊始是一片混沌的无极状态,其主要成分是由大量气体和尘埃混合组成的能量团。大爆炸使得宇宙空间快速膨胀,继而清浊两分。原始的混合物-混元之炁中的大部分气体裹挟着少量的尘埃,在运动中逐渐凝聚成诸多星云,后又旋转加速聚成诸多恒星,成为天。其本性阳中有阴

而余下的大部分尘埃中和大爆炸产生的气态水形成新的混合物,逐渐冷却,又在运动中逐渐汇集成诸多大小行星和彗星,成为地(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在此过程中,行星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膨胀过程中,靠万有引力捕捉、自身释放、以及新化合出的少量气体,使之成为自己的大气层——“小天”,其本性阴中有阳。此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阴阳两分天地开”的天文背景。

气体聚快,物质集慢。虽阴阳同时划分,却成之有先后。恒星先形成后,发出的光和射线给与了尘埃更多的能量,使宇宙中的小尘埃加快了聚集速度形成了大行星,以及其自身的星体系统。是故“先有天,后有地”、“天之气无形,地之质有形”、“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质”。在这无中生有的过程中,天地各陈其位,又饱经沧桑若干亿年之后,方始生万物。

易传·系辞传》有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生命在地球上的繁衍变化中也存在着与天体之间的联系,万物有形之质秉承着天地无形之炁而生,源于阴阳交合。有形者阴,无形者阳。“阳气”主要是:太阳系中对地球影响较大的几个星体,对地球的作用力,分别是“日------土”七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万物是顺应天地阴阳之道而生的,各具其形,各呈其德,各展其性。地球上除人以外的所有生物,均不折不扣地遵循着天道而生存,其中直观上最遵天道者就是植物。草木无心却有情,生息应天时,一岁一枯荣,永顺天命而长盛不衰。于是成为了圣人注经的取用之物。以上是从地道的生物角度来解读“元亨利贞”。

 

3:从人德的角度解

-创始。人的出生阶段,或事业的创始阶段;

-通达。人的成长阶段,或事业的发展阶段;

-合宜。人的成熟阶段,或事业的收获阶段;

-正固。人的总结阶段,或事业的凝聚阶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取法于天地,教化于万民,此“天人合一”之用也!如果把《易经》比喻成一座桥梁,那么这座大桥的命名应该是称“人合天桥”。人是地球上三维空间中的最高智慧生命,居万物之灵长。在向天地的学习中,先贤们总结提炼出“道”的精髓注经传世,以“天人合一”的宗旨,来指导后世子孙的人生修为和未来人类的发展,力求和谐长久。“”者之用,合宜以致“人和”。“和为贵”系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真理,即:各取所需,相宜适度,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四字卦辞中的最难掌握的、又是“和”及“中道”之根本;而“”的守正效用,是“和”这一理想状态的长久保障,也是四字卦辞中的重点,“正道”之所在。人生(事业)要从初创阶段“”,发展到繁盛阶段“”,并欲求“长盛不衰”,须要遵循且不可偏离“利贞”之道,即“中正以和”!

此乃“元亨利贞”之人道正义。因《易经》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所著经文皆为对后人的教导之辞,属中国古代人文社科中高屋建瓴的经典,故后世贤能多以此解为主用治世,乃易理之精华。此前“二解”仅为溯源之考,探理之径。

卦辞是一卦之总纲,爻辞是分解。理解了卦辞的含义,就可以进一步解析爻辞了。因篇幅所限,在本文中笔者不追求详解爻辞,只溯源其背景。

乾卦是提及“龙”最多的卦,算上用九共有五处。那么龙是怎么进入到文王笔下的?此处效仿先祖,从天象角度进入爻辞中试探究竟。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位于下卦之初、又居三才地道之下。潜者,藏身于水底或地底,即海平面或地平面之下,有蛰伏之义。如冬季蛇蛙,又如猫冬的人或动物。初爻位又是代表事物的最初阶段,似人在婴儿阶段,不好有什么作为的。“潜龙”实际上是看不到的,潜藏的龙,自然不得施展,故而继以的“勿用”二字,是文王告诫后人切勿在不成熟的早期阶段造作用之。龙在初爻看似代表着人的精气元神,或远大抱负。

要知道夏朝及以前的历法,每年的正月从子月开始,正值寒冬之季。故龙也应天时而蛰伏了,看都看不见。既然还没看见,也就暂且不知“龙”到底是什么了。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位于下卦之中、又居三才地道之上。此时人们已然能看到了龙,时值冬去春来。在春季的天象中,此时恰好在东方的夜空里出现了“苍龙七宿”。民俗中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指的苍龙七宿此时在天球上已经跃出东方的地平线了,故曰:见龙在田。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也可以开始田间的劳作了。“利见大人”的原背景是:人们希望在首领的带领下,开始祭祀、并开始新一年的耕作生产了。大人就是位于五爻的部族首领,以及主管农业或祭祀的最高官员。九二变爻得“天火同人”卦,有六二应九五,辅君共事之象。在九二中,我们已经看出龙的原型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位于下卦之末、又居三才人道之下。爻辞中只言“君子”,未言“龙”,盖因人之初尚需蓄积,不可以龙自居。文王只是指导人要成为君子,在这个阶段应该持续努力,小心谨慎;即使身处逆境,也只会有危险,无灾祸的。九三变爻得“天泽履”卦,隐含着育人在此阶段还要多加实践。此教化之心何其伟大!既然九三未言“龙”,就不好直接印证了。继九二仲春之后,九三已时至季春。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位于上卦之初、又居三才人道之上。爻辞中既位言“君子”,又未言“龙”,但是一个“跃”字,颇让人费解。到底文王是在说人还是龙?人又在说谁呢?虽说龙是可以用跃的,人也可以用跃,但居三才人道之上的九四,还是人不是龙。只是上承九五君位已近龙,应为储君或位极之臣。尽管如此九四已有隐含的龙像了,无论是储君还是极臣都已具备了相当的能力或势力。

对应时令,九四已经走到春夏之交了,夜空中的“苍龙七宿”已然升到天球东南方位,龙头向上,呈现出欲跃而上的状态。

四爻多惧,近君侧处境最难;又是阳爻居阴位,失了中正。四爻的处境就是文王的当时的实际处境,文王在此爻辞中隐有大义。“或”字古音读通假于“域”——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文王本意是在爻辞中告诉当时的天下以及自己的群子群臣,不管能力实力有多强,此时只能在自己本分的范围内作为,而且还强调了要低调“在渊”,不僭越就无咎。其时天下三分之二都已归心文王,但他欲为天下做好臣子的楷模,纵使纣王再无道,为臣者也不做不中不正的僭越。

九四爻变可得风天小畜卦,和风行天,德育天下;九四时代的文王还要上辅君,下抚民。实乃非龙之龙,真圣人也!九四系文王自身定位的真实写照。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五位于上卦之中、又居三才天道之下。于人已至巅峰临君位;于时已至仲夏,“苍龙七宿”已然升到天球正南方,故曰“飞龙在天”。九五爻变可得“火天大有”卦,为君者坐享天下,富有四海江山。“利见大人”因为爻位的变化,所指也有变化:主应九二,亦含九三、九四。文王在此指导君王如何一统群臣,重用人才,行圣明君主之道,安定天下。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位于上卦之末、又居三才天道之顶。于人代表晚年的退气阶段;于时已至秋季,“苍龙七宿”在天球上已转向西方,龙头向下呈欲坠之势。正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也是所有事物发展到了后期的无奈。

九爻变可得“泽天夬”卦,阳爻至上爻位,已再无前行的空间了,可谓穷途末路,该做出决断了。上卦变兑——悦也;夬者——决断也。文王在此指导君王到了晚年应该做出禅位与少壮,自己安享晚年的决定,扬于王庭,以符合天道运行规律。如此邦家方能永保元首的刚健阳气,带领子民继续发展!如若不然,以强弩之末的精气和将朽之躯,执意做“亢龙”继续掌权,必将给天下造成损失而“有悔”。

用九:群龙无首,吉。

继秋之后时至入冬,“苍龙七宿”的龙头已然没入天球正西方地平线之下了,与仲春的龙抬头之像正好相反。龙已无首,何以言吉呢?这才是文王大智慧的所在。若没有这个用九的补充,“苍龙七宿”运行轨迹就不能全面地体现天道的健行不息。

在此我们重回初九,便知潜龙在隆冬时节的位置所在。一贯诸辞,通观乾卦,其背景原来是天象“苍龙七宿”在四时中不同时间的运动轨迹;春夏秋三季,每夜“苍龙七宿”在天球上的运动轨迹也是如此。文王结合着天象又融入了世事之规律,对不同阶层的人,下至庶民,上至君王,皆有教诲。

 

坤为地坤上坤下。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坤》卦主讲:从德、柔顺、守正。从者——相听,随行也。坤从乾,地从天,女从男。是文王专为女人和臣子所做的指导,故讲了四个的“贞”字,而没有太多提及龙,只在上六有著。

上六不但提到龙,而且还有“战”。给君王君子所著的乾卦都没有写“战”,为何在一个讲柔顺的坤卦中却出现了“战争”?还得回到坤卦主旨中的“守正”上来阐述。妻有守家之义,臣有守土之责。 “龙战”是像龙一样勇敢的战斗;上爻位代表郊野;战斗的目的没有直言,实质是:守护疆土,保家卫国!

“玄黄”原本为天地之色,天玄地黄。“其血玄黄” 随后未言吉凶,似有未尽之言。上六阴爻居阴位,得正。后半句的意思是:(为守土而战)血洒天地间,(再大的牺牲也是应该做的)。既然是本分也就不谈吉凶了! 后世至今多少保家卫国的战争,多少妇女为护家护子而勇斗来犯者(初至五爻的众阴爻为子女)的故事,就不列举赘述了。

至此我们在《乾》、《坤》父母卦中寻龙的同时,也发现了文王的智慧与大德。圣人之德、圣人之智,大矣哉!

 

 

 

 

2016/11/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