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楷模
时代楷模

赵铁信——铁血丹心书传承

作者:   时间:2014-10-29

    赵铁信,笔名山青、杉青。1951年生于河北省曲阳县,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研究员。长期在中央国家机关从事文艺管理、研究和书法创作工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理事、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名家艺术研究会主席、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国际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香港国际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顾问等。曾在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工作近十年,曾任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部长秘书、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党委书记,现任国家文化部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
    其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场馆展出,在《人民日报》、《书法报》、《羲之书画报》等报刊发表。1995年至2000年间,荣获三次国际金奖和两次国内最高奖。入典作品有《世界书画家年鉴》、《全国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作品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名家作品集》、《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华人书法名家精品展作品集》等五十余部。书法作品已被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加拿大、瑞士、智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及文化部门收藏。传略已被《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书画家铭录》、《中国专家大词典》、《中国著作家大词典》等三十余部辞书收录。
    赵铁信虽勤政于管理工作,但始终与读书、写文章、写字、做学问为伴。七十年代以来,深入进行了文艺理论、古典文学、史学、书法、美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他治学严谨,勤奋刻苦,锲而不舍,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处于高潮、低潮、顺境、逆境,他都能保持良好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力避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甘于寂寞,长于“闹”中取静,视时间为生命,视研究为乐趣,视成就为价值。著有文学评论集《文坛寻胜》,论文《为什么人的问题仍然是文艺的根本问题》、《要重视和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管理工作》、《论古典文学遗产思想内容的批判继承》、《论古典文学遗产的人民性》等,在中央和地方报刊上已发表文艺理论、古典文学、书法等学术论文160余篇(近百万字),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肯定,被称之为学者型的书法家。  
心中有道“字”自华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综观他的书法,碑帖兼熔,浑厚洒脱,内含学养,外露风姿,既具气势磅礴的阳刚之气,又有行云流水的阴柔之美。细赏之,其书作时而风神秀古,时而典雅清丽,时而朴茂苍浑,时而纵放有致,时而天真率意,时而气息爽朗,大有不让前贤之势,气度十分感人。古人云:“书为心画”,不无道理。
    赵铁信自少时学书,至今临帖不辍。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星期天,一以贯之,从未间断。曾拜全国著名书法家、学者冯亦吾、柳倩先生为师,并得到诸多文化名人、书法大家贺敬之、臧克家、钟敬文、沈鹏、王学仲、任继愈、徐邦达、史树青、李学勤等人的指点传授,文化修养和书艺日进,终生受益。他从唐楷起步,宗法二王,汉隶奠基,魏碑壮骨,主攻行草,师古不泥,博采百家,自成一家。他对中国历代法帖采取的是评论式的读帖和研究性的临写。一边钻研文史,一边撰写文章,一边攻读书法理论,一边临习碑帖。每学一家碑帖,先把书家的历史年代、家庭背景、书艺成就、法帖内容、用笔方法、结字特点、章法布局、优点缺点等等搞个明明白白,然后苦临数十遍甚至千万遍,临写起来,毕恭毕敬,一丝不苟,力求做到形神兼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翰不虚动,下必有由”。这样眼手并进,同时提高,收到了较好效果。他对书法研究和创作态度严肃,对书法艺术有其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眼光,“古不乖时,会不同弊”。书法作品熔碑铸钻,功力扎买,内含学养,外展风姿,既有气势磅礴的阳刚之气,又有行云流水的阴柔之美。 
    经过数年如一日的沉淀累积,赵铁信的书法已逐步自成一家。他的书法有三大特点:一是刚柔兼济。有刚有柔,有碑有帖,用笔老到,起笔果断,行笔稳健,收笔含蓄,笔笔扎实,笔笔到位,刚健而又不弩拔,圆柔而不浮滑,雅气满纸,品位到家;二是雄奇秀逸。气势磅礴夺目,风神秀丽多姿。既有强健壮观的阳刚之气,又有行云流水的阴柔之美。雄中含秀,秀中有强。雄强而不野俗,秀逸而不媚俗,流畅而不漂浮;三是内涵丰富。书法作品要使人爱看,还要耐看。书法作品不仅要技法的娴熟,更要内涵的丰富。作为一个书法家,掌握技法不是太难之事,可使作品笔墨具备丰富内涵则不是件容易之事。丰富的内涵来自高深的学养,古人讲“未有胸无点墨而成为书家者”。赵铁信的书法有丰富的内涵,有文化积淀,能经得起人们往字的深处去看,也往往令人来一个回头看。这与他平时潜心做学问,与他的胸怀、人品都是有直接关系的。
    赵先生始终把“咬定青山不放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深知,任何成就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轻而易得的,是靠辛勤的劳动和心血换取来的。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常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学养。无论工作之余,还是节假日,他总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淡泊名利的心态,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蜿蜒崎岖的艺术道路上努力拼搏,塑造自我,超越自我。他对工作的忠诚,事业的追求,艺术的执著,是一般艺术家所不能及的。
    铁血丹心书传承
    赵铁信认为:“中国书法发展的根本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是对中国的书法传统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如何创新,往哪里创新的问题。”如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书法艺术瑰宝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他时刻思考的问题。在一次与日本书法家的交流中,赵铁信深感日本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其独到的理解,而他们创作心态的宁静,也与中国书法界一些人的浮躁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国家文化部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的赵铁信即撰文“中国书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指出了当今书法界的一些弊病,就中国书法继承与创新问题振臂高呼。 
    文章说,中国的书法艺术始自商代,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之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其代代继承,代代创新,代代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并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名家和一大批书法名作。晋代的王羲之和唐代的颜真卿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卓越典范,他们成其大才的艺术道路,也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道路。历代的书法名家,如唐朝的欧阳询、褚遂良、张旭、怀素、柳公权,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明朝的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清朝的王铎、郑板桥等等无一不是继承与创新的大手笔。可以说,继承与创新是中国书法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但是,近年来,中国书法界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却存在着严重问题,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大讲“创新”,否定传统。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古老书法传统是一种负担、障碍和枷锁,时代变了,对其抛开越快,创新的步伐才能越大;有的人对传统的东西也很向往,也想继承下来,但感到前人书法成就太大,传统太深,令人望尘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就想“创新”,走“捷径”,搞“速成”,玩“杂耍”;有的人则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成名、急于发财,对学习传统艺术坐不下来,钻不进去,也只好高举“创新”的旗帜,凭借自己一时的感觉,胡涂乱抹,随心所欲,独往独来。致使中国书界一些“狂、怪、野、俗”之作应运而生。这些已成为妨碍和危及中国书法艺术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和我们一些书法家的创作心态有关。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艺术,它特别需要良好的内功、平静的心态、多年的积累,方可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从浩如烟海的历代书法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宁静淡泊和不为世俗所扰的心态。而目前的不少书法家,心态浮躁,有人想借此出名、挣钱;有人热衷于办展览、卖作品;有人整天忙于应酬、跑场;还有的人则一年四季泡在各种笔会上,这样的现状,使他们很难坐下来学习、实践,更难以创作出书法精品。 
    而我们在日本参观展览时发现,大多数日本书法家反倒表现出了一种淡泊的心态,他们不管是搞汉字书法,还是搞假名书法,对中国的传统书法都奉若神明,认真临摹。日本90多岁的书法家村上三岛一生追摹王铎,至今还像王铎那样“一日创作,一日临帖”。78岁的日本著名书法家尾崎邑鹏先生也说:“我和我的老师都酷爱王羲之和张瑞图(明朝),都是从他们那里起笔的。没有古人,就不会有今人。” 
    在如何看待流行书法这个问题上,中国应吸收日本前卫派书法家的教训。日本前卫派书法否定传统,不要汉字,50年来不断受到各方面的批评,终未形成气候。在书法评奖这个最大的导向中,应该力避中青年人为了迎合评委和评奖搞流行书法的趋势。流行书法在中国兴起还不到20年,但发展很快,涉及面也很广,成了当今一种重要的书法现象。社会上对其褒贬不一。我认为,对流行书法要以科学的态度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评论。要认真分析近十多年来为什么会产生流行书法,流行书法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有何利弊?对流行书法不要谈虎色变,既然社会上有流行音乐、流行歌星、流行服装,为什么就不能有流行书法呢?关键问题是具有导向作用的书法机构要对流行书法持一种正确的态度,不能盲目支持提倡,要有分析有引导。
    如果我们好好反思改进一下,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研究一下中国的书法艺术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重要问题,那将会对今后的中国书法走向起到积极而有益的作用。倘若任书法界不良倾向自由泛滥,我们这一代人就将无法负担起发展书法艺术这一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众志成城扬民魂
    2012年11月20日,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赵铁信会长首先传达了有关学会更名事宜。经文化部、民政部批准,原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决定准予更名为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业务主管单位由中国作家协会变更为文化部”。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大众文化学会的主要任务是“为弘扬我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赵铁信会长结合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回顾总结了学会的工作,并对2013年和今后五年的下阶段工作任务提出了要求。会长会议认为,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将逐步走向一条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文化发展之路,渐渐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这不仅表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十八大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更全面认识。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将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会会员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文化建设是民族血脉、是国家实力象征与体现、是人民精神家园的三重意义,要为弘扬我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开创大众文化学会的美好未来。
    赵铁信与同道中人正为发展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而负轭前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