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姓家史 > 吴氏
百姓家史
会员论坛
百姓家史

金昌吴氏谱牒——吴映文

作者:   时间:2014-10-23

吴映文 1945年6月出生,甘肃永昌县人。高级政工师、农艺师。中共党员,全国农民报协会特约撰稿人,华夏当代(北京)国际文化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1968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历任永昌县东寨公社党委书记,县科协主席、永昌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中共金昌市委副秘书长、金昌市供销联社主任、党委书记、金昌市卫生局党委书记,金昌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农林科技理论,认真研究文学和历史资料,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全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文史、政论、科技等文章30余篇80多万字,并多次获奖。他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左公柳》、《焉支吐翠》、《龚维宁别传》等。描述红西路军悲壮征程的长篇纪实体小说《红色占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发行,获金昌市“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二等奖。《清朝康雍乾时期甘肃河西地区赋税制度改革情况》一文荣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特等奖”,并载入《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华人卷)。《永昌县清代教育概况与云川书院》一文在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五周年庆典中,经专家评审,荣获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始终关心农民群众的疾苦》一文,荣获第二届中国长城文学奖二等奖,收入《中华颂歌获奖作品选》。他发表的文章《沙尘暴敲响二十一世纪警钟》在全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被光明日报选入《理论研究创新优秀学术成果选粹》一书中,《关于完善双层经营,健全服务体系的思考》一文,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征文一等奖,收入《中国改革发展理论文集》。《金昌市营造万亩绿色生态长廊的构思》荣获全国先进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刊登在《理论探索与实践》文献中。
2004年8月,吴映文同志光荣出席“中国改革人物创新与发展高层论坛会议”,被授予“百名中国改革人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荣誉称号。主要事迹被《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百科专家学者经典》等书收录。2002年8月,经甘肃省委批准,享受副地级待遇。2006年6月,经国家专家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核认定,由中国专家工作联合会发给《政工文史专家证书》,现已退休。
吴映文家庭在2001年3月被甘肃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授予“优秀读书家庭”荣誉称号。
据遗存的永昌县吴氏谱牒记载,吴映文家族系始祖吴太伯后裔,祖居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先高祖是清初诗人,顺治丁酉科举人吴兆骞,据《清史稿》记载,吴兆骞遭科场之狱,遣戌东北宁古塔,居塞上23年,后经友人顾贞观、纳兰性德等营救放归,不久去世。
著有《秋笳集》。庶子吴振康,随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战功卓著,敕封为顺天丰台营参将。其孙吴永年,康熙末年参加青海平叛,立有战功。据《永昌县志》记载,清雍正6年任永昌卫高古城游击,任满后留居永昌宁远堡。吴永年次子吴又玠,清乾隆癸酉科武举,曾任青海神武营游击。任满后回归永昌,在县城购置产业,传九世至吴沛、吴荣等兄弟,以拉骆驼、跑运输为生,居住在永昌县城北背街吴家大院。永昌县吴氏家族的祖训是“仁孝领先,德义为重,刻苦耐劳,甘苦与共”。 吴映文家庭在2001年3月被甘肃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授予“优秀读书家庭”荣誉称号。
【吴映文家庭成员】
吴映文的父亲吴进贤,生于1923年春,中共党员。建国后历任民兵队长、互助组长、初级社主任、高级社副主任,曾被评为永昌县先进生产者,受到县委、县人委表彰奖励。人民公社化后,任生产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1967年11月8日因病去世。母亲潘秀英,生于1925年农历8月,家庭妇女,贤淑慈祥,曾被金昌市妇联授予“好婆婆”称号。于2012年8月20日,因病去世。
吴映文的妻子罗学兰,生于1952年农历7月,中共党员。1978年前,在永昌县北海子乡沙沟岔村胡庄子务农。1978年至1989年在永昌县制鞋厂当工人,1990年调到金川区园林绿化局当工人,是中级园林工。曾被永昌县妇联授予“尊老爱幼好媳妇”称号,被金川区绿化局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受到奖励。现已退休。2012年,曾被推选为金川区“孝亲敬老之星”侯选人,参加评选活动。受到金川区新华路街道办事处的奖励。
吴映文的妹妹吴映梅,生于1967年3月26日。高中文化,经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熟悉会计业务,善于理财,先后在永昌县制箱厂、供销社,金昌市供销社回收公司,甘肃御宝泽开发公司等企业担任会计、财务主管。妹夫王振杰,为人豪爽质朴,曾在永昌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当小车司机,金昌市回收公司保卫科工作,后任回收公司分公司经理。现为自由职业者。主要收购废旧物资。外甥女王婧,生于1994年5月11日,爱好音乐舞蹈,曾于2007年7月赴香港参加“香港回归十周年青少年文艺庆祝晚会”演出,表演节目获金奖。现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读书。
吴映文的长子吴建平,又名吴天德,生于1971年10月7日,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金昌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1年1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土地资产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多次评为金昌市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受到奖励,参与修编的《金昌市土地利用规划》,荣获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

吴建平的妻子王燕梅,蒙古族,生于1971年2月17日,金昌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其子吴子钰,生于1997年7月19日,现在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读书。
吴映文的次子吴建红,又名吴玉德,生于1973年5月1日,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2007-2009年攻读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吴建红多次被评为法院系统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2012年6月被评为金昌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中共金昌市委奖励。吴建红的妻子沈晓琴,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生于1974年10月27日,在金昌市国税局工作,因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2006年荣获甘肃省国税系统“出口退税管理能手”光荣称号,2007年获甘肃省国税系统税收管理能手称号,并受到表彰奖励。现任金昌市国税局稽查局综合科长。其女吴子涵生于2001年11月30日,现在金川集团公司总校第五中学读书。

 


【金昌吴氏历代先祖传记】
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江苏吴江县人,字汉槎,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因科场案蒙冤被流放东北宁古塔,居塞外二十三年。后经友人顾贞观疏通,纳兰性德,徐乾学,明珠等营救放归,不久去世,著有《秋笳集》,生平见《清史稿》卷484。吴兆骞少有才名,与彭师度,陈维菘有“江左三凤凰”之称。青年时所作诗典雅工丽,谪戌后多写塞外景色,以抒发怀乡之情,开拓了新的境界。若干篇章,歌颂了黑龙江流域军民的抗俄斗争。
吴振康(1660-1718)吴兆骞庶子。据遗存的吴江县《吴氏族谱》数页“人物卷”记载,“伟煜子兆骞,顺治丁酉科举人,因科场案蒙冤于戊戌年(1658)流放东北。丁亥年(1659)奉宁古塔章京之命,赴兴隆寺公干,途遇大雪,被满女伊古达救还,纳为妾。翌年(1660)生庶子振康。其子好骑射,有胆略。成年后经宁古塔章京举荐,在费场古绿营当亲兵,未随父回归吴江”。据《清史稿·圣祖本纪》和《中国通史》记载,康熙29年(1690),蒙古准噶部首领噶尔丹叛乱,四处抢掠,在沙俄支持下,企图从清朝分裂而自治。康熙皇帝亲率大军,三次亲征。“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吴振康随费扬古平定噶尔丹叛乱,时任千总,率500人,偷袭噶尔丹的辎重部队取得成功,立有大功。康熙36年第三次亲征,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在塔米尔河流域围歼叛军,噶尔丹服毒自杀,吴振康又立新功。随军将士,论功行赏,加官晋爵。吴振康,战功卓著,敕封为顺天丰台营参将”。迁居顺天府(今北京市)居住。

 

吴永年(1698-1759),吴振康次子,从小随父修练武功,成年后在十四王爷允禵府当侍卫。康熙末年,青海、西藏发生叛乱。康熙五十九年(1720),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军深入西北进行平叛。据遗存的吴氏族谱记载,吴永年编入达鼐的侍卫队随允禵到青海,平叛取得胜利。因康熙皇帝去世,允禵回京奔丧。吴永年编入奋威将军岳钟琪的前锋营任千总。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首领罗卜藏丹津又挑起战争。前锋营在猛攻郭隆寺,千里奔袭柴达木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吴永年因功赐封为游击。据《五凉全志》和《永昌县志》记载,“吴永年,顺天人,行伍,雍正六年任永昌卫高古城游击。”据吴氏族谱记载,永昌卫宁远堡界连蒙古,雍正十年后(1732),宁远堡三角城和高庙一带与蒙古阿拉善骑兵为草原发生纠纷。永昌卫副将马纪师调有实战经验的吴永年率本城营部分兵马,会同宁远堡守备加强防卫。纠纷平息后,当时传来消息,皇十四子允禵囚禁皇陵,岳钟琪被免职。吴永年决心解甲归农,与长子吴玉玠在宁远堡购置田地宅院,安心务农。
吴又玠(1728-1779)吴永年次子,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练功习武,爱读战策兵书。据吴氏族谱记载,吴又玠18岁考中童生,20岁考中武秀才,乾隆十八年(1753)考中癸酉科武举,曾任青海神武营游击。任满后回归故里,在县城购置房屋居住,曾重新修建《吴氏祠堂》,供奉由吴鼎新书写的吴氏谱牒匾牌。《永昌县志》记载:“吴又玠,乾隆癸酉科武举”。 
吴耀宗:生卒年不详。据吴氏族谱记载,吴永年安居永昌宁远堡后,子孙繁衍。其孙吴远新又在河西堡置办产业一处,称为“西庄子”。吴远新之子吴耀宗,武功高强,为人豪爽。乾隆年间,入伍参加四川平叛,立有军功,赐封为宁夏广武营游击。《永昌县志》记载:“吴耀宗,本邑人士,行伍,四川平叛有功,任宁夏广武营游击。”任满回归故里,在家养老送终。  
吴登瀛:生卒年不详。据吴氏族谱记载,吴又玠长子吴志新,经吴耀祖、吴汝惠传之吴登瀚。吴登瀚之弟吴登瀛考中秀才后,被地方学正推荐为岁贡,便分家另居,新开坟茔,自撰谱牒。吴登瀛为岁贡,《永昌县志》有记载。据传说,吴登瀛新开茔地在宁远堡东山口大板山,居住在宁远堡内城“金龙阁”附近。
吴三源:生卒年不详。自吴又玠迁居永昌县城,经吴耀祖、吴汝惠、吴登瀚、吴朝恩、吴国栋、吴培福、城北背街,靠拉骆驼,跑运输谋生。吴三源是吴兴周长子,妻马氏,生四子三女。子:吴沛、吴柱、吴成、吴荣;长女吴福兰,婿陈敏,去河北;次女吴福玲,婿王强,去西藏;三女吴福秀,婿刘兴义,去新疆。吴三源孝顺父母,关爱子女,刻苦耐劳,甘苦与共,仁孝领先,德义为重,左邻右舍称他为“忠厚仁义的吴骆驼户”。
清朝末年,官史腐败,苛损杂税,多如牛毛。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灾害频繁,民不聊生。在清末民初的艰难岁月里,吴三源依靠父亲遗留的几支骆驼,长年累月,拉骆驼,跑运输,维持着全家的生计。特别是他的胞弟吴三海,二十多岁便因病去世,妻子改嫁,留下不满周岁的孩子吴智。吴三源夫妇虽然自己子女众多,但仍然精心抚养年幼的侄子,和自己的孩子没有区别,直到成家立业,吴智在粮行从事各种豆类、米面、饲料的贩运、销售,居住在县城文庙街。

吴沛:(1898-1964)吴三源长子,刻苦耐劳,精明能干,持家有方,善于理财。吴三源去世时,吴沛不足二十岁,弟妹年幼,生计艰难。吴沛挑起全家重担,靠拉骆驼为生,抚养弟妹,使其逐个成家立业,各立门户。他在北海子七盘磨购置水磨房一套,平房三间,安置了吴柱夫妇。在玉皇庙街背巷子为吴成修建平房三间,分给骆驼3只,让其自谋生计。又在沙沟岔胡庄子租种土地,修建宅院一处,让吴荣耕种。
抗日战争胜利后,倾全家之积蓄,在亲友的支持帮助下,于1946年在县城北背街吴家大院内修建《吴氏祠堂》五间,供奉祖宗遗留的谱牒匾牌和历代吴氏先祖之灵位。1948年,国内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由于打仗,骆驼运输线被切断。迫于生计,吴沛将家中仅有的7只骆驼变卖,在胡庄子购买土地,耕牛、农具,于1949年春全家出乡务农。1952年土地改革时定为中农。1964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
 曾本莲:(1903-1974)吴沛之妻,永昌县金川东马家湾人。幼年家境贫寒。出嫁后与丈夫艰苦创业,料理家务,抚养弟妹,积劳成疾。特别是1967年11月,其子吴进贤因病去世,家庭生活相当困苦。六十多岁的曾氏强忍老年丧子之痛,成为全家的主心骨,与儿媳潘秀英节衣缩食,艰难度日,鼓励孙子吴映文继续上学,刻苦攻读,精心抚养年幼的孙女吴映梅,终于渡过难关。曾本莲于1974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亲友送挽联云:“七十一年竭尽全力,贤德仁慈泽佑子孙”。
吴进贤(1923-1967)吴沛之子,中共党员,曾读过三年私塾,在永昌云川书院上过两年学。1949年前随父亲拉骆驼,跑运输。1949年9月21日,永昌县宣告解放。1950年,吴进贤自愿参加民兵组织,后来被任命为民兵小队长。1951年党和政府发出“解放西藏,人人有责”的号召,为护送班禅大师进藏,吴进贤被推举参加援藏骆驼队,拉着县城几十个骆驼户共同捐助的8峰骆驼,从1951年7月出发,经武威、永登到青海省西宁、柴达木,最后在香日德拜见了班禅活佛。中共西南局西藏工委从实际出发:决定护送班禅活佛的任务由青海省组织的牦牛队完成,甘肃组织的骆驼总队原路返回,来回共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吴进贤返回永昌后,用西工委发放的工资买了两头牛,在胡庄子务农种庄稼,他虚心学习耕作技术,认真琢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办法和措施,带头组织了胡庄子第一个农业互助组,积级筹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当选三坝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副主任兼畜牧主任。曾被评为永昌县先进生产者,受到中共永昌县委,县人委表彰奖励。公社化后,先后任公社畜牧场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等职。1958年破除迷信时,将供奉在《吴氏祠堂》内的谱牒匾牌内容及嫡长子牌位上的姓名抄录,藏在吴沛遗像的镜框内,为研究永昌吴氏历史溯源及世系沿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字依据。1967年11月8日因病去世,享年45岁。
潘秀英:(1925-2012),家庭妇女,吴进贤之妻,永昌县城关镇文庙街潘家巷道潘生德之女。为人贤淑慈祥,吃苦耐劳,曾被金昌市妇联授予“好婆婆”称号。生一子一女,子吴映文,妻罗学兰,养女吴映桂,婿胡兴祥,女吴映梅,婿王振杰。潘秀英在潘氏兄弟姐妹中威信极高,是大家公认的好姐姐。潘秀英于2012年8月20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金昌吴氏来自江苏吴江】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1958年,在永昌县宁远堡白家嘴子发现大型镍矿,国家冶金部批准成立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永昌县的基础上设立金昌市,取金川、永昌各一字为市名,永昌县从武威地区划归金昌市管辖,市政府设在金川区。金昌市是国家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也是甘肃省重化工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被称为祖国的镍都。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永昌县城关镇居民吴沛为供奉吴氏宗族谱牒匾牌和历代祖宗的灵位,倾全家之积蓄,在亲友的支持资助下,在永昌县城北背街吴家大院内修建了一座五间堂屋。堂屋于1946年5月动工,9月全部竣工,系砖土木结构、大屋顶出廊式房屋。正门悬挂《吴氏祠堂》匾额,屋内正中设有祖宗神龛。神龛上方供奉“始祖吴太伯后裔,永昌县城吴氏谱牒”的匾牌,下面陈列吴氏宗族历代祖先灵位。
1958年,政府号召破除迷信,拆迁寺庙、祠堂。《吴氏祠堂》也被征用拆毁,历代祖先灵位被焚烧。祠堂拆除时,吴沛之子吴进贤将祠堂供奉的吴氏谱牒匾牌上的文字及吴氏宗族嫡长子牌位上的姓名作了记录,“文化大革命”前放在吴沛遗像的镜框内。
1974年春节前,吴进贤之子吴映文整理家中镜框,发现在爷爷吴沛遗像的后面,有一颜色发黄的纸张,是父亲吴进贤的字迹,便将书写的内容抄录在笔记本上。当时,文化大革命正在批林批孔,村上有上面派来的工作祖。为了不使家中受到影响,吴映文不敢保存父亲写的纸张,便在除夕之夜烧纸钱祭祖时进行了焚化。

 

 

 

 


主牌位:

嫡长子牌位:吴志新    吴耀祖    吴汝惠     吴登瀚      吴朝恩
                     吴国栋    吴培福     吴兴周    吴三源      吴    沛

 

 

 

 

  

【吴氏家族的祖训、族约、诗文】

祖      训
吴姓族人    莫忘远祖    追溯本源    人文初祖
后稷公刘    致力农耕    太王古公    奠定基石
太伯仲雍    创建句吴    谦诚礼让    至德高风
延陵季子    仁孝立德    枝繁叶茂    子孙兴旺
历代英杰    崇文尚武    人才辈出    绵延千秋
凡我族人    谨记祖训    修身养性    信义为先
谦逊务实    开拓奋进    勤学苦练    强身健体
尊老爱幼    济贫扶困    尊师重教    学无止境
艰苦创业    志在四方    牢记祖训    报国为家

族    约
一、坟茔之地,是先人之幽宅,为祖宗阴灵之所寄。后世子孙必须保护好坟茔,清明扫墓祭祀,要诚心实意。
二、家谱、族谱、宗谱乃神圣之物,是追溯本源,考察世系,明晰亲疏,确定长幼的依据,务必妥善保存,不得遗失。
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族人和睦;仁孝立德,信义为先,同族相互关照,和睦相处,成人之美。
四、崇尚读书、尊师重教,提高宗族素质。凡事坚持实事求事,不可欺诈哄骗,伤风败俗,败坏人伦。
五、继承吴姓谦诚礼让、开拓务实的精神,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扶贫济困,吃苦耐劳,报国为家。

在立碑祭祖仪式上的致辞
丁亥初秋,七月甲申,永昌吴氏,立碑祭祖。祖孙四代,会聚茔宅。祭奠祖先,致辞如下:
始祖太伯,高风亮节。仲雍传代,功德无量。延陵世泽,遍及华夏。吴江兆骞,历经磨难。振康永年,建功立业。高祖又玠,扎根永昌。吴沛兄弟,艰难创业,后世子孙,福泽绵延。
树有根,水有源,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家有牒。永昌吴氏家族,自高祖吴永年创家立业,传承十二代,至今子孙繁衍昌盛。丁亥年,吴氏后裔同心协力,修建《吴氏谱牒碑》,立于茔宅后土。以此缅怀吴氏先祖的不朽功业,铭记先贤的厚德善缘。祈盼历代祖先,保佑后世子孙兴旺安康。
吴氏后裔要不忘根本,继承中华民族尊敬祖先、忠心爱国的高尚美德;发扬历代先贤重视亲情血缘,为国建功立业的优良传统,让高祖倡导的“仁义为先,德义为重,刻苦耐劳,甘苦与共”的创业精神代代相传。

楹          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让贤奔梅里泽被江南大地       至德化荆蛮功载千秋史册
仁孝立德三让两家天下         谦诚务实开拓万古江南
让位于弟那怕披荆斩棘         仁孝立德何忧断发纹身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吴昌伟——退休后义务进行美术教学工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