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姓家史 > 刘氏
百姓家史
会员论坛
百姓家史

刘再进——特级教师

作者:   时间:2014-10-23

    刘再进,特级教师。原名刘兴亚,1932年11月出生,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 1943年任儿童团长。1955年北京师专数学系毕业,历任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学数学教员、教研组组长。其间,曾在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为保定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保定一中奥林匹克学校校长。系中国数学学会会员,河北省《高中数学报》主编。
    一、先父礼赞
    我的爷爷是贫苦农民,农闲时挑着两个扁筐,做收废品的买卖,过世很早。
    父亲1902年生于乐亭县刘马庄,名曰刘世德,字兆兴。人称刘老兆。
    父与大伯、二伯都闯过关东,大伯父成为地主。二伯成为贫农。在老家,大伯母和二伯矛盾很大。
    而父亲与两位兄长的关系都很好。因为爷爷唯一的弟弟只生了两个女孩,其老伴早亡,后老伴又带来一个女孩,父亲过继给二爷为其嗣子。我父闯关东也不理想,大伯动员父亲回老家为其当家管事。同时向二爷尽孝。
    然而父亲与其后婶母在遗产分割上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当时母亲正怀着我,父亲找刘凤朝出招解决了:①父母与姐姐先到西边马庄去住,②他作媒人把后婆母女一起嫁给葛庄富户父和子,③后婆把全部遗产押给了第三方,刘凤朝从葛庄父子处如数要回押金还得到了大量谢金。真是以退为进,一箭三雕。后刘凤朝成了我村第一个军属。
    但是父亲在大伯父家当家管事并不顺利。主要是严格管理大伯父的长子上学问题上与大伯母分歧严重,而辞职了。而他的老呔思想——重商根深蒂固,老想创出一个企业。
父亲计划在秋后和冬季与人合伙开棉籽油坊。万事开头难。首先是榨油的设备问题。此前,刘马庄已有一个棉籽油坊,东家是刘庆林。我父亲向他请教此事。他说:“我们刚换下来全套旧设备,包括碾子和油榨。”父亲说:“您租给我吧。”他说:“送给你用,就是了。”当时旧碾子中间凹陷,碾磙子很细小。
    于是我父亲、刘老美、刘景春三家合作创办的棉籽油坊在42年9月初动工开张了。刘老美、刘景春是祖居刘马庄的榨油师傅。父亲买了两头牛,大一些的牛拉碾子。父亲赶着小牛拉车跑供销。干了半年,到春节,利润三家均分,大家都很高兴。
    过了春节,在初三,父亲就到唐山买来一个较大的磨盘,和一个碾磙子。父亲在当天晚上就告诉我:明天起个大早到西石碑村找石匠艾师傅来改造碾子。我看到艾师傅以刚买来的大磨盘的半径为半径、以旧碾子的碾管心为圆心,在旧碾盘上画圆,艾师傅把该圆内旧碾盘的中央部分用錾子一点一点的全凿下来,又用尺子量了量所得圆柱形空洞与新磨盘,看到套进去正合适时,才在众人帮助下使两者互相套在一起。这时父亲已请木匠师傅做好了优美的木碾框。在初八中午新碾子和新碾框安装在一起。初九独立开工了。顺利干了半年,放了几天麦收假。趁这个机会父亲带着我从刘林村买了两个榆树树干和两个旧车轴,又请了木匠做成一个新榨。麦收假后,就用新榨开工了。
此时刘庆林也来看,他说:“老兆白手起家,迅速发展完善,足见你的聪明才智啊。”
    土改时因为开棉籽油坊,被定为中农。却分到二十多亩地。
    1947年土改后,我父亲给全村开棉籽油坊,购建了榨花生油的铁榨,又开花生油坊。作法是团结使用村干部。刘柏年:他是地下党支部书记。刘国恩:革命村长。还有刘勋、刘荣等贫农青年,会计马维翰。
    父亲又向村党支部推荐富农刘庆林当副经理,被上级批准。他们家的大油坊也包括进来,在他家榨棉籽油,扩大了两、三倍规模。产品种类也有很大发展,从榨棉籽油到榨花生油,在我家榨花生油。父亲又将棉籽油用火碱(氢氧化钾)变为卫生油,用于炸油条很畅销。
    上级党委指示村支部培养我父亲入党。因为他的方向和党是一致的。从1947年到1952年为共同富裕做贡献。
    1948年6月父忙子勇去支前,一次我回家时看见父亲把万斤利润,分送到各家,百口称赞。
    得道多助人气大,我父创业志气佳。先榨棉籽后花生,芝麻开花人人夸。
    花生榨油空前事,利润万斤送各家。父忙榨油我支前,异曲同工放光华。
    紧跟八路共产党,共同富裕贡献大。子勇支前当模范,父亲成为企业家。
    劳动立德家必兴,明哲智慧渡人生。不争一时之得失,只争一生之大成。
    如果父亲赶上改革开放,将创造出何等的事业啊。
    二、父教子、母救人、子勤奋、众人夸
    1941年9月1日,父亲送我上小学,任老师办公室东墙上贴着孔夫子的坐像,我给孔子扣了三个头。
    当时我9虚岁。父亲比我大30岁,姐姐比我大7岁,中间又夭折了2个女孩,因此我倍受重视。中午放学回家,父亲对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注意听。说这决定我的前途。第二个要求是:先作业后玩耍,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从此,父亲在百忙之中,每天晚饭前检查我的算术作业,错的重做,完全做对后才允许吃饭。晚上检查语文作业,完全背熟后才允许睡觉。他和我都是如此,我们称为伴读。
    父亲还教我《百家姓》、《三字经》和《珠算》。讲劝善的故事,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道理。父亲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是我心目中的农民教育家。正是:父亲和我谈立志,伴读六年不间断。培养习惯和优势,自保成绩永向前。使我一生都处于这种心态。
    1941年三九天还下雪,母亲听说,刘老巨在清晨把他儿媳和四个孙子孙女赶出家门了,他们五人躲进三官庙避难了。母亲冒雪把他们接到我家北厢房居住,否则他们有性命之忧。那天我上早学回家吃饭,发现母亲在冷屋北厢房给他们烧炕做饭,他们在我家住了9个月后,因为父亲要在北厢房开棉籽油坊,就请村干部刘柏年、刘国恩找刘老巨调解此事,说:“区长要找你。”刘老巨才让五人回家在其东院居住。父亲在众人帮助下,加宽北厢房,然后把刘庆林送给他的旧碾盘用滚木、撬杠运到我家北院,拆了两道墙,才运进北厢房,把碾子和榨油机安装其中。1942年9月,棉籽油坊就开张了。在此过程中,我深受教益:同情弱者、众人举柴火焰高。
    我有一个近支二爷,曾在关东经商多年,老来回家养老。经常来我家找父亲谈论《大学》《中庸》,使我也懂了一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二年级时,我从他家借来《彭公案》,抓业余时间来看。从此,我学数学学累了就看小说,使我言辞丰富风趣,引人入胜,使我后来的讲课富于趣味性和哲理性。有时,我能用比喻阐明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效果也比较好。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希望大家指正:
    在数学中有一个定理:两个减函数复合成一个增函数。就像负数乘负数等于正数。
    虽然比喻不能代替证明,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把上述定理,比喻成“司马光砸缸”。小孩掉进盛满水的缸里是个“减函数”,司马光砸缸也是个“减函数”,但是两个事同时发生,“复合”起来,就成了救出了小孩“增函数”。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教学是在科学性和可接受性之间折衷。
    就像这样,在四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忘我且愉悦的工作,也奠定了健康长寿的前景,可以说改变了我家的遗传。我总结为:用高兴唤高寿。这里的唤是口字旁的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