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国有我 > 实干人物
强国有我
会员论坛
强国有我

实干者之张昌文

作者:   时间:2024-06-26

  

  张昌文、男、汉族、现年62岁、陕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无党派人士。中国民协会员、陕西历史文化使者、陕西省文学创作百人计划入选编剧。省剧协会员、汉中市剧协副主席、《汉中戏剧》报刊副主编。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外聘教师、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原汉中市南郑区桄桄剧团团长。
  该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表理论文章收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等专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形象良好。作为省市剧协中的一员他坚定文化自信,始终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潜心研究、挖掘、保护、传承汉中的地域文化,作为南郑县桄桄剧团团长,他呕心沥血,克难奋进,把一个濒临消亡的国家非遗汉调桄桄推向了复兴发展,救活了一个剧团,成就了一个剧种,为传承保护地方稀有剧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绩。先后在《中国戏剧》《汉中戏剧》等多家戏剧杂志都有论文发表,在《生活周刊》《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华商报》,央视、陕西卫视及多家网络媒体都有戏剧方面的采访报道。优秀事迹曾在南郑先锋“人才之窗”栏目进行展播。
  作为陕西历史文化使者、汉中地域文化的保护者,戏剧界的领头人,他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以身作则,带头做事。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对汉中的历史文化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发表了《关于汉调桄桄抢救保护之我见》《汉山樵歌与汉调桄桄比较研究》《汉调桄桄起源与定型》等10余篇论文,主编出版了167万字《中华梨园奇葩汉调桄桄》专著,出版了《汉水文化史》等,抢救录制了老艺人唱段及演员唱段近百折,发行了汉调桄桄老剧照《个性化邮票珍藏册》《明信片》。收集整理传统剧本100多本,先后新编了《风雨危难》《桔乡金桥》《巴山深处花椒香》《韩信拜将》(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编剧奖等)。音乐快板《三农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每年在汉中市各县区展演200余场。在对外交流中,率团参加了陕西省文化遗产日《水韵山魂美在陕南》的专场演出;参加了百年易俗社庆典演出;参加了陕西省全省基层院团优秀剧目西安演出;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延安宜川展演;参加了全国梆子戏石家庄展演;参加了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展演;参加了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北京园博园游园活动;参加了歌舞世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歌舞汇演;参加了省、市、县春晚演出。
  注重阵地建设,完成了旧剧场搬迁工作,在拆迁工作中,既当原告又当被告,解决临建租用合同的终止赔偿诸多工作,修建了容纳600人的新剧场和办公场所彻底改善了剧团工作环境。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支持演职人员参加电大学习,12人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毕业,5人专科毕业。30人参加了在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全国“三区人才”培训,既提高了专业水平,又排练打造新创剧目,通过整团培训增强了基层文化活力的经验在全国“三区”人才培训会上进行了发言交流,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的肯定,并在《中国文化报》上给予了报道。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精神,通过广泛宣传初试、复试、面试等环节招收了60名艺术生开班培养汉调桄桄新人,毕业后全部聘用到剧团工作,并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签定了委培协议,送入学院戏曲系委培学习,其中18人学习乐器42人学习表演,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陕西卫视“国风秦韵”栏目录制汉调桄桄播出了四期;参加陕西省“文华奖”专业秦腔电视大赛,26人次参加了初赛、复赛、决赛、贺新年演出;在“秦之声”栏目播出了近30场演出实况。在汉中电视台“茶馆”栏目做专访播出了四期。县电视台开办了“汉风汉韵汉调桄桄”专栏,不断播出剧团汉调桄桄演出影像,央视、北京卫视、延安电视台、河北省电视台等都有演出播出及报道,扩大了汉调桄桄的对外宣传。2015年剧团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从2009——2017年个人获中、省、市、县各种奖励13项,单位获各类奖项20多次,个人业绩入选《大秦人物》《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陕西音乐家》等典籍。2017年“陕西文学创作百人计划”入选,并承担《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汉调桄桄》撰写任务。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个人。2019年编排出汉调桄桄大型红色历史剧《红色交通线》,2020年创作出数个抗疫、扶贫的小戏节目,其中《贫困退出捷报传》多次在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的活动中演出40余场,并在2020年汉中市南郑区春节晚会上呈现给广大观众。
  他是一位热爱宣传文化事业的一位艺术工作者!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