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搜索: 姓名: 编号: 姓氏: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史 > 家史存档
家史存档

季羡林家史

作者:   时间:2014-10-16

    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8月6日,他的家乡是山东省清平县(现属临清市)康庄镇官庄。季羡林就出生在官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季羡林的祖父母早亡,他从未见过他们,祖父母身后留下三个儿子。季羡林的父亲排行老大,还有两个叔叔。小的一个叔叔过继给了外姓人,改姓刁,从此与季家脱离了关系。父亲和另一个叔叔,兄弟俩相依为命。他们俩上无怙恃,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一贫如洗。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兄弟俩就到村南枣树林子里去,捡食掉在地上的烂枣聊以果腹。后来,乡下实在呆不下去了,兄弟俩决定去大城市闯荡一番。离官庄最近的大城市便是山东省首府济南,兄弟俩就来到了济南。两个毛头小伙子,两个乡巴佬,在人口稠密的济南府,拉过洋车,扛过大包,当过警察,卖过苦力。后来,叔叔在济南找到了工作,立定了脚跟。兄弟俩又商量,决定弟弟留在济南挣钱,哥哥回乡务农。季羡林的叔叔希望有朝一日混出点名堂来,即使不能衣锦还乡,也得让人另眼相看,为老季家争一口气。 
  于是,季羡林的父亲便从济南回到了老家官庄,耕种祖父留下的半亩多薄地,以维持生计。就在父亲从济南回到官庄种地的这段时间,1911年8月6日,这个贫穷农民的家庭里,终于有了一丝欢乐的气氛——一个小生命降生了!季羡林呱呱落地,来到了人间。  
  季羡林的母亲也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娘家姓赵,就住在离官庄五里的一个村子里,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不识字,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季羡林六岁以前,同母亲朝夕相处,相濡以沫,母子之间的感情至厚至深,至博至大。如今,已经年届九十的季羡林,念及母亲时,仍然忍不住要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季羡林幼年时候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有时候,在做午饭前,母亲到地里去摘绿豆荚,好把豆粒剥出来,拿回家去做午饭。季羡林便跟着母亲到地里去。这时候正接近中午,天高云淡,蝉声四起,蝈蝈儿也爬上高枝,纵声歌唱,空气中飘拂着一股淡淡的草香和泥土的香味。在绿豆地里,季羡林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他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他觉得奇怪,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有时,他想和母亲比赛谁摘豆荚快。尽管他全神贯注,使出全身力气去摘豆荚,想超过母亲,结果他还没摘到半筐,母亲的筐里已经满了。失望之余,他细心观察,发现这里面也并没有什么奥秘,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上。从那以后,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就在他心里占据了重要位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只要一想到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便浮现在眼前。 
    官庄的季家原来是一个大家族。父亲一辈中,大排行兄弟就有十一人。其中六个因为家贫,下了关东,从此杳无音信。留下的五个,一个送了人,自然也与季家无缘了。余下的四个,只有季羡林的大大爷有一个儿子,但不幸早亡;而留在济南的叔叔又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女儿。这样一来,季羡林就成了整个季氏家族中惟一的男孩子。在封建社会中,他当然就成了给季家续香火、光门楣的惟一指望。917年春节前夕,父亲把六岁的季羡林送到济南叔叔家。从此,季羡林便离开了父亲、母亲,告别了故乡和儿时的伙伴,结束了农村生活,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然而却是寄人篱下的生活。
    1929年,季羡林十八岁时,尊叔父母之命结了婚。季羡林的妻子叫彭德华,济南人,比他大四岁,只念过小学,就住在他家后院。两家门当户对。婚后,l933年他们先有了女儿,取名婉如。1935年,又有了儿子延宗。 
    1935年8月1日,季羡林离家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德国留学生涯。
    1947年暑假,季羡林乘飞机返回已经阔别十二年的济南老家。叔父年迈多病,早已不能工作。续弦的婶母每日摆小摊卖香烟、炒花生和最便宜的糖果,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十几年未见的妻子,被穷困的生活折磨得老了许多。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十六岁,儿子十二岁,瞪大了眼睛望着陌生的父亲。眼前的一切,令他痛苦万分,心如刀绞,顿时流下了眼泪。
    季羡林这次回家,原来的婶母已经去世 ,他看见了未曾晤面的第二位婶母。这位续弦的婶母,是季羡林1935年离开济南赴德国留学后,才同叔叔结婚的。
    婶母(后来全家人称她“老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季羡林初到家时,她斜着眼看季羡林。她大概感到奇怪,结婚十几年了,忽然冒出一个像亲生儿子似的侄子?这位婶母不是一般的人。在季羡林离家十二年里,中国正值乱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叔父脾气又极暴烈,甚至有点乖戾,极难侍奉,经济上又没有来源,全靠婶母一人支撑。她摆过烟摊;到小市上去卖衣服家具;在日军刺刀下去领混合面;骑着马到济南南乡里去勘查田地,充当地牙子,赚点钱供家用;靠自己幼时所学的中医知识,给人看病。她以“少妻”身份对付难以对付的“老夫”。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她没让季羡林的两个孩子失学,把他们抚养成人。如果没有婶母,他的家早就完了,孩子们更不会有这样好的前途。季羡林对婶母非常感谢,也非常尊敬。
    妻子彭德华这些年也不容易。虽说婚姻是包办的,而且她的文化程度很低,对季羡林搞的学问一窍不通。在文化上,他们夫妻之间没有共通的语言。但是,她这些年,含辛茹苦,勤勤恳恳,功不可没。上有公婆,下有稚子幼女,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难侍侯,家里又穷,但是她都挺过来了。她究竟吃过多少苦,从来也不说。
    季羡林的女儿婉如,1951年考入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1955年毕业,成了核工业部的高级工程师。已病故。 季宛如有一子,名叫何巍。
    儿子延宗,1952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1955年毕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担任高级工程师。1959年与第一位妻子结婚。2004年,和原来的妻子离婚。同年,又与曾经照顾季老、小自己将近40岁的保姆马晓琴结婚。长子与女儿都在美国,儿子是一个工程师,有一儿一女。女儿是做文秘工作,有两个女儿。他们会偶尔回国来看看他们。 2008年7月,他的第二任妻子为他生下第二子。
上一篇:王定烈家史
下一篇:李大钊家史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