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 走进百名文艺家
走进百名文艺家

全国著名科普作家 许家强

作者:《伟大复兴 时代先锋》编委会   时间:2016-04-11

读者有心听简介,诚意徐开故事门。
一生从教青丝白,三千桃李挺心欢。

许家强  乳名金有,笔名许冰,Q名雄鹰,男性。1940年2月,生于广东阳江一条偏僻的小山村,幼年丧父,家境贫穷,是个放牛娃出身,经过自身努力,今成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 真是幸运,山村土味步清矣!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华夏改朝赖有先驱奋斗,民族复兴还期后辈图强。我若能在此起点承上启下之桥梁作用,那就十分高兴和满意了。

我于19609月进入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就读,1965—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病理教研室主任、中国动物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华农夕阳红诗社副社长。1981年科参加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 2001年参加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曾任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多年。今因年事已高,辞去兼任一职,仅任常务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大学里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和科普工作,凡40年,直至退休。虽是两袖清风,但有三千桃李,心里总是有一股暖气。有时翻阅一下自写的科普作品,又深深感到很富足。总算没有虚度一生。真可谓: 两袖清风犹富足 ,三千桃李满园香。

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科普则取决于个人的责任与爱好。我在职期间,曾对本科生讲授过《 兽医病理学》、《家畜病理解剖学》 、《家禽病理学》、《兽医学》。除了上好在校本科生规定的课程外,还常下到基层从事-些科普培训工作,讲授科学知识,手教科学技术,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受群众欢迎。有个小故事很值得在此一讲,有-次广州牧马人兽药公司的拳头产品喉毒灵,被四川一养鸡场使用,因效果不佳,而到处讲其坏话,说牧马人卖假药,影响很坏。此时,牧马人公司即请我飞往四川养鸡场。我一看完全明白了,根本不是药的问题。而是饲养管理不行,鸡舎內空气不流通,鸡粪的氨气浓度很大,刺激鸡的喉头和眼睛而得病,我令他们马上清除鸡粪便,打开所有窗户,装上几把电风扇,什么药都不用喂,过了几天,再也没有发生新病例,原病鸡也逐渐好了,误会消除,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他们都对我表示衷心感谢。可见,科普工作何等的重要!既能解决生产问题,又能调和人际关系。

此外,还与厂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合办“养猪与猪病防治”培训班,电台负责广播招生,我们负责上课培训,共办了30多期,每期都有40人至50人参加,他们学完后回去养猪都取得成功效果,不少学员还写信感谢,汇报成功的心得。可见,科普工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

“动物肿瘤的调查研究”以及“鸽新城疫的调查研究”是我科研的重点项目,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奖。发表的论文21,如《鸽新城疫的调查研究》、《奶牛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家禽肿瘤的调查研究》、《鹅肝病理形态学观察100例》等.

科普创作论文《科研与科普创作是科学腾飞的两翼》也获得中国科普作协的好评.

写科普文章是我的责任和爱好.业余时间常为一些报纸、杂志写稿,投稿最多的是《广东科技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多年来,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多篇,约40多万字。如《我很爱猪,猪也很爱我》、《说不完的狗学问》、《我国养犬业是一门前途似锦的新兴高效产业》、《正确认识和防制禽流感》、《鸽瘟的防制》等等,这些文章对指导基层的畜牧业生产很有作用,深受读者欢迎,并有多篇文章获省科普作协优秀科普作品奖。

出版科普图书12部,如《实用禽病防治技术》、《养鹅与鹅病防治技术》、《肉狗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畜牧兽医知识问答》、《农村简明兽医》、《猪病对症诊断与防治》等,并全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珍藏。其中前四本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图书二、三等奖。除省科普作协奖励外,所在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也给予物质奖励,以表示对我科普创作业绩的肯定和支持。退休后还在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科学与文学联婚作品《醉忆》以及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自传式小说《山村土味步清凉》。2013年被聘为《高新技术科普丛书》(第2辑)编委,并审阅出版了一部《玉兔香猪皆有情》高新科技科普作品。因许教授刻苦读书,积极工作,在教书育人,科研,科普方面成绩突出,20163月份在华南农业大学校报上以很大篇幅用讲故事的形式叙述他的成功业绩,以励后昆。

再有,还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教材《兽医病理学》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也自编了一本自用教材《家禽病理学》; 参编了劳伯勋教授编著出版的《中国养蛇学》中《蛇病防治》一章.   

实践出真知,编写教材并不比撰写科普作品难.教材经过自己多年讲授,内容比较熟悉.不管哪本教材,其内容都基本定型,比较成熟的,真正新东西不会太多.自己的科研成果可写进去,别人的科研成果可以引用,只要加以注明就不算剽窃,被引用的作者反而感到其成果被别人认同和肯定,是一种业绩,感到光荣.一些人认为,编写大学教材是阳春白雪,搞科普创作是下里巴人,这是一种误解.真正写出高水平的科普作品,比搞某些科研和编写大学教材还要难.

 由于科普工作成绩显著,先后得到上级单位的表彰和奖励。计有:1992年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农学会等五个单位联合评为国家级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被选编入《中国科普作家传略》、《广东科普作家传略》等书。 2003年入选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技术专家库专家”,2005年被广东省科普作协评为“资深科普作家”,2006年被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联合会(老科联)授以“老有所为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6,被广东省科协聘为“广东省农村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2007年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普作家”(全国著名科普作家),业绩登在网上,名字与叶永烈等著名科普作家排列在一起。201212月被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老科协)评为2012年度协会优秀会员,并予以表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