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 走进百名优秀干部
走进百名优秀干部

中国天文学会专业副主任 阎林山

作者:《伟大复兴 时代先锋》编委会   时间:2015-12-29

      阎林山  男,1934年3月生,回族,辽宁沈阳人。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曾任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专业副主任、中国《天文学报》编委、上海天文学会理事、国际天文学会(IAU)会员、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中国组成员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成果:致力于哈雷周期彗星的观测研究。自西周武王伐纣,彗星出起至清末宣统辞帝,中国有约三千年哈雷彗星肉眼观测史。中国最早的天文照相观测,始自20世纪初上海松江的佘山天文台。1980年后,在佘山老底片库中找到了九张1910年原片。另外,佘山还保存有中国自1872年以来实时的地磁记录。为此研究了1910年哈雷彗尾横扫地球时有五级地磁变化,而发现首例非太阳源地球磁暴。这一课题倍受国际好评和引用。19821985年期间,多次赴昆明云南天文台,使用当时中国最大口径1米的反射望远镜,终端用电子照相或CCD成相技术,经多次试观测,终于198411月寻觅到暗至21等哈雷彗星,而获得其观测史上的新突破;并对其415CCD图像作进一步精密定位,其结果由IHW.的DKYeomans教授验算、核实再统一公布,而跃居世界众多观测台站前列。1985年赴新疆疏勒羊达曼作野外观测。使用自行提出和总体设计的大视场、强光力、便携式天体照相镜,拍得彗尾大尺度活动现象“断尾”,由此观测而导出断尾风差角数值。1986年初,该镜移至海南榆林兔尾岭;再移至西沙永兴岛做跟踪观测。19863月底参加中国科学院赴新西兰哈雷彗星观测队,在全球最南的约翰山天文台拍得哈雷彗有两个分立的彗核,一亮一暗,从而提供一种可能爆裂的影像证据。受邀新西兰惠灵顿天文台和克赖斯特彻奇大学进行学术交流。1987年参加欧洲空间局召开的学术会议,发表彗星有关论文,再赴国际天文学会主办的专题会议,作双星轨道星表的特约发言。受邀比利时鲁汶大学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讲学。“哈雷彗星观测研究”该题获1989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合撰《736对目视双星历表和视轨道总表》、《太阳系演化学》()、《哈雷彗星(1986)观测研究文集》和《21世纪百年历》等专著。主编或合编的科普书籍有:《趣味天文气象辞典》、《简明天文学词典》等。参加《辞海》和《大辞海》撰写,为《辞海》五个版本(每十年再版)和《大辞海》天文学·地球科学卷的主要撰稿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有:《地球磁暴(1910518)与哈雷(1910)等离子体彗尾的联系》,《哈雷彗星(1982i)回归早期精密定位》,《哈雷彗星(1982i)断尾的风差角》,《哈雷彗尾亮度分布的理论分析》等50余篇,并为国外著名杂志如NAT.和SCI.等多次引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证书一册和奖章一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