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作品 > 艺术作品 > 手工艺
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雕漆

作者:   时间:2014-12-09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简介
 
    雕漆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原料与辅料
 
漆料
    制造雕漆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漆树野生,在中国生长区域广泛。生漆干燥后具有抗热、耐酸、耐碱、耐潮、耐磨等天然优良特性;干锢后具有极具韵味和柔和的光泽,显得明润透体。在原生漆的基础上进行加
工可以得到制作漆器需要的各种漆料。
(1)净生漆:是对原生漆进行物理性能净化后所得。
(2)加潮漆:在净生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净水,用来补充原生漆在采割、运输、储藏过程中蒸发掉的水分,保持大漆原有的化学成份,使大漆的性能稳定不变,这样的加潮漆才能用来调制漆灰与调制其他色漆。
(3)罩漆:是由加潮漆添进适量比例的熟桐油调制而成,增加了漆质的柔软性和可雕刻性,它是配制各种色漆的基本成份。
(4)彩色漆:是用罩漆加各种化工颜料,均匀搅拌压研而成的各种颜色的漆。原北京雕漆厂可以调制近百种不同色调的颜色漆。传统上以红、黄、绿、黑漆为主,在其上雕刻分别称为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另还有剔犀、剔彩的雕刻。
(5)退光漆:又称推光漆,素漆,为半透明漆。在雕漆制品中用量较少,主要是在不进行浮雕处的次要部位的装饰,俗称"做里子"。
(6)金脚漆:又称为金胶,浑金漆、贴金漆,油光漆。用干快净生漆加适量比例的熟桐油,搅拌均匀即可。主要用来粘贴金、银箔,金银粉。
(7)霸王鳔:又称漆鳔,漆胶。用净生漆与白色面粉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主要用来制作脱胎器,糊布,或用以粘接剂用。
 
桐油
 
    雕漆工艺的制作,除去主要原料大漆外,桐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桐油,是从油桐树的果实中压榨出来的植物油,色透明微黄,主要用来涂饰木器胎体,目的是防止潮湿之气侵入木料内部,充当隔离剂;生桐油还用来配制其它的漆料、油料;在雕漆中主要用来配制罩漆。
    各色颜料:雕漆漆器的色调,是有一定的传统习惯,雕漆的颜色,是由于在大漆中加入了不同的颜色。雕漆的传统颜色是红、黑、黄、绿,最常用为红色。但由于颜色用量的不同,各种颜料的配比也有差别。一般包括下列颜料:银朱、天然朱砂、丹红、绛矾、石黄、汉沙黄、钛青蓝、靛华、钛白粉、石青、石绿、漆绿、钛绿、烟煤等。
 
胎料:
 
(1)铜料:北京雕漆使用铜料是为了制造内胎。由于铜材有压延性,可塑性,适宜于各种形体的制作;铜材硬中有软,又适合铜漆吻合的需要,且易于抛光擦拭,所以铜材成为制造雕漆内胎的最主要的原材料。使用铜料的雕漆制品,大都是瓶类、罐类、盒类、洗类、炉鼎熏类等,以圆体形的内胎为多数。目前,北京雕漆使用的铜材,主要是国产的,以洛阳地区较好,也有一定的进口铜。
(2)木料:雕漆漆器使用木材制造内胎的历史是很悠久而且大量的,在现在也应用得非常广泛。木料最好是陈年旧料,不容易发生干裂和变形,而且不同的雕漆制品的木胎对木料要求也不一样,还因雕漆品在制作过程中,要几十次、上百次地进入湿热窨箱,又要进入烘干火箱四至五回,所以对木料的选择和挑剔是必不可少的。如屏风、家具等,要采用上等红松,雕漆串珠则用杨木、柳木、枣木为好,还有的木胎需要使用硬木,如梨木、榆木、紫檀、红木、沉香木等。
(3)夏布:属于麻的织物,包括麻、麻布,也是雕漆制胎中不可缺少的主料。夏布与生漆、生漆灰、霸王鳔,一次次、一层层有规则的在胎体上糊压,待夏布漆灰的胎模干固后,便可以剥毁内部胎体,于是内空外实的完整的夏布胎体,就被脱制出来--脱胎。福州脱胎漆器几乎全部采用脱胎工艺制造内胎,北京雕漆漆器中,有些是采用脱胎的,主要是用在异型立体造型上。
 
种类
 
    雕漆工艺复杂,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品种。剔红的做法是在器物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百道,然后在漆的厚层上雕刻花纹。剔黑、剔黄、剔绿等技法与之相同,只是漆色不同。
  剔彩为雕漆的一种,亦以漆层雕刻,但技法与剔红等完全不同。剔彩有“重色雕漆”和“堆色雕漆”之分。“重色”俗曰“横色”,“堆色”俗曰“竖色”。重色雕漆是在器物胎骨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层,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根据图案色调的要求,需要哪种颜色,就将其以上的颜色剔掉,露出所需色漆,并在其上剔刻花纹,故又谓之“雕彩漆”。“堆色雕漆”是用局部填漆的方法,即先涂一种色漆至一定的厚度,再根据图案的要求 将需配色的花纹轮廓内的原漆层剔掉,填上所需的色漆,再剔刻花纹的细部。
 
工艺特色
 
元代
    元代雕漆的工艺在宋代的基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传世的张成、杨茂、张敏德的雕漆作品代表了元代雕漆的最高水平。宋元时期雕漆作品的特点是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
 
明代
 
    由于元代雕漆巨匠张成之子张德刚主持果园厂的漆器生产,故明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仍保持着元代雕漆的风格,漆层肥厚,花纹层次感很强,刀痕不露,磨工大于雕工。果园厂发展了雕漆的工艺技法,其表现是髹漆层较厚,多者厚达百层,尤其是花果题材的作品,有的花纹起伏竟达三、四层之多,花果纹饰更加凸显。明中期以后,雕漆技艺出现了新的艺术倾向:雕漆漆层减薄,作品层次感不强,有些作品的纹饰与锦地漆的层厚度相当;雕刻刀法上虽保留着早期雕漆的磨退,但已难掩饰刀锋快利、磨工不细的痕迹。嘉靖、万历时期的雕漆,雕工精细,刻后不磨,锋棱清楚有力。
 
清代
 
    清朝乾隆时期的雕漆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明代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原在造办处“牙作”当差的南方牙匠,乾隆时命他们雕刻漆器,他们自然追求雕牙般的精细纤巧。乾隆时期大量的雕漆交由苏州制作,苏州匠人则将雕刻竹木逸品奇俏清新、气韵生动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乾隆时期雕漆的技法形成了新的风格。
 
装饰题材
 
元代
 
    元代雕漆的装饰题材承袭宋代漆器的风格,花卉鸟禽、山水人物仍是漆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其构图或以一大朵花卉作为主题,旁衬数枚含苞欲放的花蕾,或数朵大花满铺全器,枝叶肥厚,舒卷自如。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以花卉衬底,上压飞禽,这种装饰风格至明初仍继续使用。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通常刻三种锦纹,以表示天、水、地不同的空间,天锦用曲折回转的单线表示,水锦用波纹组成,地锦用方格或斜方格内饰多瓣形小花表示,似繁花遍地。以锦纹为背景的空间中刻画树木殿阁、人物生活等,画面的层次感十分清晰。
 
明代
 
    花卉图案
 
    明代的雕漆作品多以花鸟、龙凤、山水人物等内容作为装饰题材。
    花卉题材的作品,早期为大朵花满铺的装饰风格,后变为缠枝、折枝花卉和小朵花头,图案布局变得疏朗清新。花鸟以四季题材为主,常见的有鸟鸣枝头、鸳鸯戏水、绶带牡丹等。以花卉、鸟禽、龙螭等为主要题材的复合纹样的作品,多用夸张的表现形式,这些作品均以盛开的花卉为地,上压成双的游穿于花丛之中的飞禽、龙螭,浪漫色彩浓厚。
 
    山水人物图案
 
    山水人物题材的作品,图案取材于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文人墨客悠闲清雅、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吉祥图案与龙凤纹饰
 
    由于嘉靖皇帝朱厚熜信奉道教,嘉靖、万历时期雕漆的装饰纹样一改前期风格,一是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内容增多,动植物、神灵形象及自然景象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常见有松树、灵芝、仙桃、鹿鹤、祥云以及八宝、八卦纹等,以取长生不老、如意吉祥之意;或以松竹梅的枝干蟠成“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与其它装饰纹样组合成图案。二是龙凤图案骤增,尤其万历时期,龙凤纹饰成为装饰图案的主流。
 
清代
 
    清代中期,特别是乾隆时期,雕漆的装饰纹样更加丰富多彩,无所不有,新的题材不断涌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仿明代以文字和吉祥纹样组合成的装饰图案,大体字成为主要纹样。二是以海水波涛中的鱼龙海兽等为题材,多为三、九奇数的鱼龙海兽在波涛中嬉戏,令人耳目一新,这种题材的雕漆作品波纹如丝,锋芒毕露。三是仿古装饰纹样亦别出心裁,如仿古青铜器的器型和青铜器上的虬螭纹、夔龙纹、凤纹、谷纹等。四是在满刻锦纹的漆地上加刻诗文词句,或以诗写景,或以景配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此外,以神话故事和具有宗教意味的题材为装饰的雕漆作品也较常见,如八仙人物等。
 
特点
 
元代
 
    元代雕漆的款识,根据现存实物可以确定为针划名谓款,有“张成造”、“杨茂造”、“张敏德造”等,均刻在器物底部。
 
明代
 
    明代官办漆器作坊生产的雕漆均刻年号款。永乐时期的雕漆仍沿袭元代雕漆款识的针划法,多在器物底部左侧边缘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竖行款。
  宣德时期的雕漆改为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粗大醒目,刀锋刚劲,刻款位置无定制。嘉靖时期的雕漆款识均在器物底部正中刀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其位置从右至左横行、竖一行或两行不等。
  万历时期的雕漆亦为刀刻填金楷书纪年款,但多在年号之外加干支纪年,刻款部位多在器底上方边缘从右至左横刻,也有竖行或双行刻于器底正中者,字迹工整纤秀。
 
清代
 
    清代乾隆时期雕漆的款识为刀刻填金年号款和吉言器名款,常见的部位在底正中或盖内、器内底,也有刻在器盖面做出的圆圈内的,款字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乾隆仿古”等,其中以楷书款为主,也有篆书和隶书。格式有横行、竖行、双行、三行不等,款外有用单方框或双方框。其年号款之外还有加吉言器名者,有的器物年号和器名分别刻在盖内和器底,如剔红雅集宝盒,盒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年号款,盖内镌“雅集宝盒”四字。也有的器物只刻器名不刻年款。乾隆以后的雕漆,有年款的仅见嘉庆雕漆上的“嘉庆年制”篆书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